Quantcast
Channel: 苦勞網
Viewing all 3839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大觀迫遷】強拆在即 自救會府前陳情

$
0
0
2017/06/07 12:00:00
苦勞網記者

繼居民上次(5/22)赴監察院陳情未果後,退輔會日前向法院聲請拆遷強制執行,而距離大觀社區遭迫遷的日子也越來越近,大觀自救會今天(6/7)走上總統府,在記者會後一度向府前衝撞,但立即被優勢警力阻擋,最後府方僅派出官員接受陳情,沒有作出任何表態,居民不滿總統府意圖敷衍了事,喊口號「強拆大觀在即,總統解決爭議」抗議。

大觀自救會走上總統府陳情,居民更在記者會後衝向總統府。(攝影:陳逸婷)

大觀社區從1966年土地登記為國有地,並由國防部陸軍總司令移交給「退輔會板橋榮民之家」,現在卻以「配合新北市政府土地規劃與板橋榮家的建設」為由,要迫遷居民。自救會表示,政府長期缺乏合適的住宅政策,又忽略大觀社區這種「非正式住居」容納了大量工業化過程中有居住需求的城鄉移民,替政府緩解了社會危機,如今卻以粗暴的手段強拆社區。

自救會在記者會發言後,突然向總統府方向前進,被優勢警力阻攔後便在總統府前拉起布條抗議,雙方僵持不下,居民與聲援學生便就地坐下等待,後續,總統府派出官員接受陳情,卻不給居民任何回應。居民喊口號表達不滿,官員隨後便離開現場。最後,在警方將居民與學生抬離現場後,結束今日的行動,自救會批評今天總統府的回應方式「太過傲慢」,強調會再發起更高強度的行動。

大觀居民在總統府前貼上「板橋大觀居民之家」的貼紙,表達訴求。出面接受陳情的官員。(攝影:陳逸婷)居民在總統府前拉布條。(攝影:陳逸婷)

聲援者衝上總統府,遭警方壓制。(攝影:陳逸婷)居民喊口號「強拆大觀在即,總統解決爭議」。(攝影:陳逸婷)


2017年4月 捐款徵信暨徵信文 苦勞網與新媒體

$
0
0
2017/06/07 12:00:00

請定期定額支持苦勞網。(繪圖:鍾文)

文/王顥中(苦勞網記者)

談「新媒體」,關於何謂「新」的操作型定義、或者規範性,在不同語境下,大家大概各有一套說詞,「新」與「舊」也可能存在完全不同的意義。之前曾經與一些中國大陸媒體工作者交流的經驗,對他們來說,官方媒體(黨媒)是「舊」,而商業媒體則可以代表某種「新」;但這在台灣的語境下卻是恰恰相反,當代台灣在媒體自由化的情況下,商業媒體很少被認為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新」,反而被認為是必須被打破、或起碼是修正與改良的「舊」,甚至常被指認為是社會亂源...。所以,談「新媒體」,往往有必要先釐清:是在什麼條件、什麼語境下來談,才可能聚焦。

在台灣通俗語境下,有很多人講新媒體,相比於「主流媒體」,是特別用以指稱那些常報導「社會抗爭」、有助推動「公民社會」、「社會行動」...等等的媒體;然而,這些定義或規範,在我看來,有時是相當可疑的。例如,隨著政治社會的客觀形勢變化,晚近許多商業媒體或「主流媒體」,其實都開始關注社運或至少關注抗爭行動(不報導的反而成了「非主流」);而「公民社會」、「社會行動」等等概念的正面意象之含涉範圍,往往又夾帶了太多主觀好惡跟立場。例如,大篇幅報導「基督徒反同志」、「軍公教反年改」的媒體,似乎就不大會被看成促進「社會行動」或者「公民社會」的一類。

當然,更常聽到一種說法——是把那些採取了許多新的呈現方式或技術的媒體——說成「新媒體」。例如,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以「網站」為呈現平台的媒體,相對於報紙雜誌平面,似乎曾是當然的「新媒體」,但隨著網路的高度普及,傳統媒體全數上網,現在這個定義似乎又不大成立了。

那麼,如果今天苦勞網仍自許為「新媒體」,我們到底「新」在哪裡呢?我會說,因為我們是由第一線新聞工作者自我管理經營的媒體,它至少有幾層意義:(一)我們不是商業媒體,不是獲利導向;(二)內部民主,由基層勞工自我經營管理、決定發展方向;(三)由於沒有資方與垂直的階層化管理,自然具備高度的「編採自主」。

而媒體,就跟任何產業一樣,基層工作者的培力、集體意識,是產業進步與自我糾錯最關鍵的力量,最近台灣頻頻爆發食安危機,很多人也開始談食品業勞工的組織團結,是比消費者的後端抵制更具有監督力量,同理,媒體產業自然也是一樣。

當然,苦勞網的經驗有相當大的局限性,比如說,我們是規模很小的媒體,我們的財源(小額募款)至今只能支撐起三位全職記者加一位行政人員(而且還不時發生財務虧損),放眼更廣大的媒體環境當中,許多商業媒體近年也力圖轉型(例如嘗試跨平台、動畫新聞、互動媒體、資訊圖表...等),然而單單只是這些形式的更替轉換,並不足以讓他們因此而成為一個「新」媒體,媒體是否「新」,應當取決於這些媒體當中的勞工的工作環境與處境、團結組織狀況、工會組織率等等,能否維持編採自主,能否除經濟條件外,還就媒體經營方向以及議題設定方面與資方進行鬥爭...等。

換句話說,媒體是否「新」、是不是「進步」,不能只從它的產品(報導內容)來看(報導有利社運,就是新媒體、進步媒體),還需要看生產過程,包含它「如何生產報導」,內部是否能有基層工作者的團結,是否有獨立自主的編採機制等等。從這個角度來看,當我們談論「新媒體」與「運動」時,就不再是兩個彼此獨立的範疇,「新」媒體之所以「新」,是建立在與「運動」的內在聯繫,取決於這個媒體,如何生產報導、以及它內部的生產關係乃至於勞資結構等等問題。所以,「新媒體」必然就是(其中一種)「運動」。

•    定時定額捐款

   線上信用卡
   非線上信用卡 (郵局帳號或信用卡紙本授權書 doc | pdf

•    單筆捐款

   線上信用卡
   ATM 轉帳(虛擬帳戶)
   超商代碼繳費(iBon、FamiPort 等)
   銀行匯款或郵政劃撥捐款
   郵局帳號或信用卡紙本授權書(doc | pdf

 

 

建議標籤: 
責任主編: 

【重新思考社會主義】論壇 再議平等 同婚釋憲後的下N步...

$
0
0
2017/06/08 12:00:00
苦勞網記者

再議平等 同婚釋憲後的下N步。(製圖:曾福全)

同婚釋憲結果一公布,曾經有過一段婚姻、並離婚的知名星座專家唐綺陽就在她的臉書說「結婚很恐怖,簡直比被歧視還恐怖得多」,一方面試圖警醒她自己廣大的同志粉絲,另一方面,又是不忘溫情鼓勵,提到未來同志開刀時,終於能以「家屬身份」替另一半簽字的「好處」。

婚姻恐怖嗎?

目前台灣的《民法》只承認異性婚姻,因此我們可以說新聞媒體上不時出現的婚家慘案(例如長年照顧失智症家人的照顧者患憂鬱症自殺、著名的竹科工程師之妻殺子後自殺...等案件),多是發生在異性結合的婚家系統中,但這些慘案往往都不是因為他們是異性配偶,更多問題是發生在結構層面。例如,婚姻內部成員因為發生了經濟問題、照顧工作、疾病、家務分工、財產分配...等造成的衝突矛盾時,不但無法獲得來自於「家庭」這個照顧單位的保護,更變成弱弱相殘的結果。而這些問題,又最常發生在經濟條件差、貧窮風險高的家庭之中。

持反面立場的論者,可能會說這不全是「婚姻制度」的問題,然而需要強調的是,這絕對是「婚姻制度與家庭實質作為一種照護單位」時,會出現的問題。這些問題,是不能被白紗燦笑所掩蓋的。

婚姻有保障嗎?

異性婚姻的時代,長輩總說「一加一大於二」、「孩子結婚我就放心了」...好像婚姻是一個可能的保護網,而進入婚姻的配偶都會因為一種「彼此扶持到老」的景象而獲得對方的照顧。

台灣社會實際的狀況,卻可能殘酷得多。本來經濟條件就不佳的兩人結了婚,有了小孩...。離職在家帶小孩的人,每天起床就得面對一到三個幼小生命的各種需求,時間被以分鐘為單位地不斷打斷,一下子二寶要喝奶、過幾分鐘要換尿布;另一邊大寶踩到丟滿一地的玩具車放聲大哭...,照顧幼兒到好不容易睡了,趕忙洗衣服、洗奶瓶、洗碗、清潔地板、買菜做飯...,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工作。

另一人天天按計算機,在職場拼了命加班,只為讓月底的底薪和加班費足夠支付一個月的開銷:要湊足每個月的房租、育兒費、生活費...,錢好像永遠都不夠、小孩3歲了抽不到公托、家中長輩病了請不起家庭看護、小孩未來的教育費用在哪裡...。中午午餐隨便吃一吃、晚餐叫了便當,就為了最短時間內回到桌上繼續工作、邊盯著電腦裡的計劃案,邊扒飯的他,想著要怎麼樣替雇主創造產能,換取升職加薪的機會。

如果說,所謂婚姻有保障,終究只屬於那些本來經濟條件就中上、祖上積德有房產、長輩健在幫育幼、兩人雙薪手頭鬆的中產家庭,那麼結婚到底保障了誰?貧窮者的婚姻,會不會更壓榨?

所以...同性婚姻就會有保障?

當異性婚姻已經漏洞百出:貧窮的問題未得到改善、失敗的長照系統繼續讓婚姻中的人用「一命換一命」、公共托育的不足使得家長們一位難求、通姦有罪變成伴侶發生感情問題時互相報復的手段...,將同志納入婚姻制度是否有助解決這些問題?同婚不僅僅是同婚,更關乎到經濟平等和社會保障,以及國家法律應該多大程度地介入私人關係、私領域、治理人們的性...,等等重大課題。

從釋憲結果公布的那一刻起,同性能夠合法結婚的未來也不遠了,那麼也該是時候面對,既有的婚姻的問題了吧?6月17日(六)下午2點,在狐狸野餐,我們邀請讀者一同再議何謂「平等」,從釋憲後談起——革命仍未成功,我們仍需努力——的下N步該怎麼走...。

【時間】6/17(六)下午2:00-5:00

【地點】狐狸野餐(台北市中山區龍江路281巷22號1樓;捷運中山國中站出口步行約3分鐘)

不克前來的朋友可在苦勞網粉絲頁上觀看直播!

【主持人】

  • 王顥中(苦勞網記者)

【與談人】

  • 陳逸婷(苦勞網記者、想像不家庭成員)
  • 許秀雯(伴侶盟執行長)
  • 丁乃非(中央性/別研究室成員)
  • 卡維波(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特聘教授)
  • 張小虹(台灣大學外文系特聘教授)

【回應人】

  • 王蘋(性別人權協會秘書長)
  • 洪凌(世新大學性別所副教授)

【主辦單位】

苦勞網

長期關注台灣社會運動,以「運動的媒體,媒體的運動」自許,在當前社會高度分化,抗爭者被多為個別情境所侷限區隔的情況下,期許能透過報導評論的書寫,介入議題並形成連帶。

新國際

思想的、戰鬥的、另類的,推動社會理論與實踐的辯證發展,解釋世界,改變世界。

性別人權協會

長期推廣教育、家庭、政治、經濟、婚姻愛情、法律等主要社會建制內的性別人權。透過集體的力量,讓社會大眾不再漠視性別人權,開展各種新的弱勢性別資源和思惟觀點,促使性別人權的普及。

建議標籤: 

九成學生住不到學校宿舍 青年籲教育部介入

$
0
0
2017/06/08 12:00:00
苦勞網記者

大專院校學生的居住問題浮上檯面,今天(6/8)由高教工會青年行動委員會主辦的一場「繳了高學費,還要高房租?」記者會,公佈了一項調查資料,顯示近半學生有住宿需求卻無學校宿舍可住,這當中,讓學生住不到宿舍的「第一名」學校是弘光科技大學,高達90.6%的學生有住宿需求卻沒有辦法入住學校宿舍。青年行動委員會認為,教育部不應坐視學生自行負擔昂貴的住宿費,應介入宿舍費用的合理管治、減輕學生求學負擔。

中山醫學大學的宿舍費用「最低」一學期就要17,500,是全台平均宿舍費用(6,299元/每學期)的將近三倍。(攝影:陳逸婷)

彰化北上念書、就讀世新大學碩士生鍾俞如針對自己的住宿狀況提到,他大學、碩士班都是念世新大學,從大一開始抽宿舍抽到大三,都沒有抽到,因此只好自己在外租屋,現在他每個月打工收入12,000到15,000,每個月就要支付5,900的房租費用,使得自己的生活費只剩下6,000到9,000,微薄的生活費算下來一天大約只能花250元,還沒計算每月固定支出的手機費和水電費,每到月底戶頭一定見底,有時候花費不夠,甚至要向朋友或者家人借錢。

鍾俞如租不到宿舍的狀況並非特例。高教工會青年行動委員會成員曾福全表示,在調查的158所大專院校中,宿舍不足率達5成以上的學校就有50間,當中包含公立大學20間、私立大學30間,公立大專院校宿舍不足的前三名分別是:勤益科大、高應大、虎尾科大;私立大專院校宿舍不足的前三名則是:弘光科大、亞東技術學院和嶺東科技學院。顯然,有很大比例住不到宿舍的學生需要自行解決居住需求,根據青年行動委員會的分析,以領基本時薪、每小時133元的打工族而言,如果在台北求學,每個月繳交5,500的「平價」雅房,比起住校內宿舍,相當於每個月要多打工31小時,佔去學生能夠投入在校園生活與專業科目學習上的時間。

此外,高教工會青年行動委員會成員李容渝也提到,校園中的宿舍費用不受控管,教育部放任校方任意開價,導致有部分學校,例如中山醫學大學的宿舍費用「最低」一學期就要17,500,是全台平均宿舍費用(6,299元/每學期)的將近三倍。學校宿舍高價的現象,在部分校園的新建宿舍中更為明顯,例如陽明大學新建的「男女五舍」單人房一學期費用高達36,000,政治大學的「自強十舍」甚至還有標榜「頂級景觀房」的單人房,一學期要價33,150,

青年行動委員會認為,宿舍費用屬於學生的求學費用中不可避免的教育支出,因此,教育部和各校都不能忽略宿舍的公共性,應該讓有住宿需求的學生可以用合理的價位住宿,才是保障學生的受教權。青年行動委員會並呼籲教育部,應即刻改善學生面臨宿舍量不足的問題、要求學校規劃興建平價宿舍,介入管制宿舍的收費,不應放任學校恣意定價,並積極減輕學生求學的經濟負擔。

責任主編: 

捏造的喪屍浴鹽 真實的反毒戰爭

$
0
0
2017/06/08 12:00:00
交大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研究生

2012年美國佛州發生駭人聽聞的啃臉案,嫌犯就是吸食了浴鹽出現恐怖的暴力行為,還有人自稱天神,將家中孩童斷頭,情節就和內湖殺童案的王景玉一樣,國外網友模擬吸食毒品浴鹽之後的恐怖模樣有如殭屍,把人看成食物或妖魔鬼怪又咬又打;男子脫光了大鬧捷運站,全美各地都見得到類似的浴鹽吸食者上演瘋狂鬧劇,警方甚至不得不開槍制伏,但畫面上這名男子有如吃了大力丸還想繼續反擊......

新聞出處:《1秒變殭屍! 恐怖「浴鹽」吸食後自殘傷人

從邁阿密公路事件說起

2012年5月26日,一個晴朗的周六午後,尤金(Rudy Eugene)本要駛往邁阿密海灘參加活動,轎車在半路拋錨,這名31歲的壯年男子於是脫掉上衣,決定赤腳穿越超過3英里(約4.8公里)長的公路行人牽引道。溽陽高照,警方表示整個白天都超過華氏90度(約攝氏32度),午後1點55分,他遇到躺臥在高架橋陰影下納涼的街友波普(Ronald Poppo),波普事後回憶,乍然逢面時還以為對方是位友好背包客,直到尤金經過身側不久,倏忽轉身走近,猛然攻擊。

「他將我的臉朝……朝人行道重壓,整張臉都歪曲壓爛,而眼球被……被拉出來,他緊緊勒住我,同時,把我眼球拉了出來,他勒的十分用力」,這位68歲的老街友在日後採訪中如此說著。扭打之間,尤金開始啃咬對方臉龐,接著,被公路巡守及兩名駕駛先後發現報案,據最先到場的員警表示,尤金並未理會口頭勸阻,繼續撕咬且發出咆嘯,射擊亦無效,這名警察於是又連開四槍,尤金當場斃命。當時輿論紛紛推斷尤金的暴力行為乃受卡西酮類藥物所致。

2000年代中期,國際性黃樟素管制造成MDMA供應短缺,藥錠中含有純度下降達50至90%之多,為填補消費需求,2008至2009年間,中國及印度等地原料被製成各類卡西酮,作為MDMA的替代品,透過網際網路大量運銷到英美各國,或被摻進快樂丸藥錠1,或呈鼻吸攝入的粉末型態,為躲避警方查緝,常冠以「無敵神貓」、「香草天空」、「象牙海浪」等名稱,假冒為室內芳香劑、清潔用浴鹽銷售2,故又俗稱「浴鹽」。事發當時,「活死人」影視話題方興未艾,連美國疾管署官員也搶搭風潮表示《惡靈古堡》、《殭屍肖恩》、《末日之戰》等一系列電影有助於人們對颶風或禽流感等公眾危害抱持警戒,電影之外,AMC頻道製作的《陰屍路》影集在全美熱映,事件發生的5月,點播率有500萬人次,五個月後翻倍,一次次打破美國影視紀錄,是以當媒將事件喻為《啟示錄》中的死人復活異象(zombie apocalypse),稱尤金為活死人(zombie,港台又譯為喪屍)時,公眾接受度極高,浴鹽也順理成章被形塑為「喪屍藥」;這種類比影響媒體的鏡頭與敘事,譬如去脈絡化地只呈現撕咬畫面,轉述不具名者所述「受害人的臉『幾乎被吃個精光』,面目全非」,儘管驗屍報告日後透露:尤金體內並無人體組織。

出人意表的毒物檢驗報告

接連一段時間內,小至威脅警察,大至吞食室友心臟腦袋,只要出現古怪自傷傷人行為都可能被稱作「食人族」(Cannibal)、「疆屍攻擊」(zombie attack)。事件特別集中在佛羅里達州,而據佛州政府統計,2013年的非法藥物使用量雖然總體下降3%,但光是methylone(bk—MDMA,一種卡西酮類藥物)增長量便高達208%,卡西酮類藥物與暴力事件的同步湧現,更加強疆屍攻擊源於浴鹽「疫情」(epidemic)之臆測。在調查出爐的前一年,媒體中可以看到案例的便有許多,2012年6月2日, Carl Jacquneaux(43歲)在爭吵中咬傷朋友臉頰,路易斯安納州警方猜測他受某到種藥物影響,疑犯朋友則說該藥物即浴鹽;同年6月4日,想自殺的紐澤西州居民Wayne Carter(44歲)拿刀戳捅肚腹,並將表皮內臟扔向勸阻的警察;同年6月6日,Brandon Deleon(21歲)因故對佛州警察嘶吼「我要把你生吞活剝」;同年6月22日,依然發生於佛州,夜闖前女友家的Charles Baker(26歲)與另名男性爭執後咬下對方手臂一大塊肉;而最令人驚悚者,則是邁阿密公路事件發生前日,馬里蘭州的Alexander Kinyua(21歲)砍死熟睡室友,吞食死者心臟跟一部分腦袋……。(更多案例整理請點此

恐懼進一步體現成「法」,美國緝毒局(DEA)本已在2011年9月以「避免公共危害的急迫性」為由,動用緊急行政權將MDPV、Mephedrone、Methylone比照一級毒品列管一年,公路事件發生後,聯邦參議院旋即在5月29日,以96比1壓倒性票數通過食藥局(FDA)所提法案,旨在列管主要為卡西酮及合成大麻類藥物的31項合成物質,「浴鹽危機是需要全國關注的全國性威脅」,緬因州聯邦參議員如此說。7月初,總統歐巴馬簽囑通過〈合成藥物濫用防制法案〉。

然而6月25日,當尤金的驗屍報告出爐時,結果大異於人們臆測,「州部門實驗室針對古柯鹼、LSD、安非他命類藥物(包括快樂丸及甲基安等)、苯環利定(PCP或天使塵、海洛因、可待因、贊安諾、合成大麻及類似結構物進行檢驗」,然而「唯一偵測到的活性物質唯有大麻」,法庭實驗室也證實浴鹽不存在於大體,邁阿密州邁德市藥物檢查員表示。而據佛州大學毒物學教授理解,「大麻在單獨使用情況下,並不會產生類似暴力行為」。接著,一件件追蹤報導與毒物報告陸續發佈,要嘛並未發現卡西酮類藥物,要嘛根本不曾進行檢體測試,事實上,測到最多的活性物質是酒精與大麻,而酒精不僅合法,且廣被世界各地人們使用,而依據「全美藥物使用與健康調查報告」(NSDUH), 7.3%的美國青壯人口(12到49歲)自述在2012年內曾使用過大麻3,換算約等同1,890萬人,然而顯然地,我們未見到等量的喪屍攻擊案發生。

負責控管海軍從事人員健康狀態的海軍醫學(Navy Medicine)推出的反毒宣導,便運用了攝人的「活死人」形象來對「禁用浴鹽」進行倡導。(圖片來源:www.med.navy.mil)

文化推波 恐懼全球化

浴鹽的喪屍化傳聞,促成〈合成藥物濫用防制法〉簽訂,當傳聞被證實非真,法案卻未隨之刪修,法律禁制、謠傳與恐懼繼續蔓延,直到2016年,當Austin Harrouff傷害一對中年夫婦並啃食男人的臉龐時,警方與媒體又再次臆測受到浴鹽類藥物(當時盛行的flakka)所影響,儘管再一次地,檢驗結果仍與臆測大相逕庭。然而透過美國強勢文化的推波助瀾,喪屍藥傳聞進一步瀰散到世界各地,加深公眾對既有毒品的恐懼,影響對未知藥物的認知。

2012年7月22日,深夜11點多,青年黃雄在荃灣某中學門外徘徊,保全上前詢問,下唇卻被揮拳毆傷,9分鐘後,黃雄在街上張口咬住同齡夜歸少女,事後尤喃喃自語「喪屍、喪屍……」,最先報導此事的《文匯報》稱黃雄為「迷幻喪屍」,意指服用迷幻藥後行徑如同喪屍,而藥物種類即為「浴鹽」,記者向讀者們介紹到,浴鹽「主要成分為MDPV」,吸食後會「產生暴力傾向及侵略性,同時又會磨牙和『想咬嘢』,表現有如喪屍般,外國就曾發生有服食者咬掉露宿者大半邊臉的恐怖事件」,這段介紹,源自香港醫院藥劑學會會長崔俊明在同月稍早訪問,警方當時查獲香港首宗MDPV,媒體轉述說吸食該藥物會「增加腦部多巴胺及去甲腎上腺素分泌,令人興奮,同時變得孔武有力,又會有幻覺同妄想」,更可怕是產生暴力傾向及侵略性,同時還會磨牙跟想咬嘢……,「嘢」意指「事物」、「東西」,「想咬嘢」即「想咬東西」。

7月23日,香港〈東方報〉揭露「在內地購物網,只需五十元人民幣即可購得一隻喪屍浴鹽製作光碟」,記者將影片帶給精神科醫生協會主席丁錫全觀看,丁「直指片段中教授方法可行性極高」,製成物的「毒性很烈,會令人產生幻覺,甚至做出喪屍般的失控暴力行為」。從上述幾則報導,我們能看到在媒體對浴鹽的理解跟介紹,不乏專家學者的學理性背書。

台灣也有類似專家發言,2014年毒品防制年報收錄一篇〈卡西酮類新興毒藥品檢驗發展現況〉,介紹 MDPV時表示「濫用此藥物,會出現心跳加速、失眠、噁心、頭痛、過度興奮、呼吸困難、偏執妄想、極度焦慮、暴力行為以及自殺想法與行為等症狀」,並再次,以「啃臉魔」為例︰「一開始有人聲稱尤金的DNA與人類不符,也有人說可能是感染了『殭屍病毒』或是服用了迷幻藥LSD,但據最後調查結果,他就是服用了MDPV 新型毒品」。既然這類藥物如此可怖,自應逐一列管,但「新的卡西酮類毒藥品不斷出現……常常發生此類毒藥品之尿液或毛髮無處可驗的窘境」4,如何解決?如篇名所示,應「發展相關毒品檢驗技術,以擴大國內毒品檢驗量能」,而這便是該文作者群—法務部鑑識科學處成員的工作。面對毒品推陳出新的態勢,除發展檢驗技術外,立委丁守中則建議修改入境藥品規定,由現有「原則開放,例外禁止」,更替為「對所有可改變精神狀態之產品進行一致規範」,只「例外允許」,如此才能禁絕包括「2012年在美國曾造成服用者抓狂殺人」的浴鹽在內之「legal High(合法毒品)」5

內湖女童案

2016年3月28日,內湖女童命案發生後,衛福部執掌藥癮問題的心口司司長諶立中旋即以「王嫌過去曾因吸食安非他命遭勒戒」為由,揣測「應是吸毒出現幻覺才作出殘忍的行為」,並在隔天進一步表示藥酒癮者腦部受損,易有幻聽、幻覺、被害妄想等精神病狀,「因此研擬修法將藥癮、酒癮者納入強制就醫範圍」;諶部長所謂「過去」乃十年之前6

然而從2006年5月後至今,王景玉均未查獲其他毒品犯罪,且「皆非毒品調驗及治安顧慮人口」,台北市警大隊表示,案發後,王在第一時間做了尿液快篩,結果均顯陰性,員警「在其住處搜索時亦未發現毒品或吸食器等相關事證」,如此,我們還能言之鑿鑿斷定王乃吸毒後「出現幻覺才作出殘忍的行為」嗎?但由於事件的暴力性、隨機性太超乎理解,人們轉而懷疑他使用無法為快篩驗獲的浴鹽類藥物,醫界及公衛出身的立委陳宜民,便在立院質詢時直指「我們知道其實這個兇手過去曾經使用毒品,而且是二級毒品,就是『浴鹽』」,另據《壹週刊》轉述不具名警官表示,警局快篩只能驗出K他命、安非他命、海洛因跟搖頭丸四種(事實上,這段話本身便有個小問題,準確來說,「搖頭丸」並非受驗項目,而是由MDMA、PMMA、MDPV等一種(或以上)化合物攙和而成的壓錠狀藥物)記者未加以釐清而續道,「這兩年出現許多甚至已經氾濫的毒品,需要送到實驗室才有辦法檢驗。糟糕的是,偏偏這類型態毒品,多數都是吸食過後,會產生幻覺及攻擊性」,其中以「浴鹽」及「炸彈」最為氾濫,而「王景玉的行兇過程,與吸食浴鹽過量極為相似」,雖然報導未能明言相似處為何。

而被《中時》轉載時,記者不僅引據真實性無法考的藥頭說法:「服用浴鹽過頭的人會在幻覺中以為自己是神,開始咬、打周遭的人」,以此強化浴鹽與暴力行為的關連,且聲稱「在美國就曾發生過與內湖女童案極為相似的案件,一名男子行為怪異、自稱是神,將自己的五個孩子肢解,警方在他身上就查獲了浴鹽」,此處指2014年,蒂莫西·瓊斯(Timothy Jones Jr.)在南卡羅萊州行凶的驚悚事件,不過警方並非在他身上查獲浴鹽,而是在車上發現合成大麻,但無證據顯示該藥物對行兇作為有所影響。

同樣事件,松德精神科醫師陳亮妤在《蘋果日報》投書時則引述為「2014年,賓州有個爸爸吸食浴鹽後將自己5個子女砍死在家中」,換成賓州,或因其為兇嫌出生地之故,該文所舉例子還包括「邁阿密食人魔」事件:「隆諾臉部75%遭到尤金啃食,血肉模糊、難以辨認。事後證實,尤金服用了浴鹽……當時美國各地都出現了突發的極其暴力的攻擊事件,最後都發現與浴鹽有關」,王景玉犯案,也跟浴鹽有關嗎?士林地檢署的偵查終結稿,替此問題做出總結︰「本署……將其尿液、毛髮送請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法務部調查局為毒品鑑定,以釐清被告案發當時之精神狀況及有無施用毒品。嗣經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法務部調查局鑑定後,被告王○玉之尿液及毛髮未檢出毒品反應」。

關於禁藥的都市傳說

在世界各地,人們創造一個又一個關於禁藥的都市傳說7,譬如1970年代,Diane Linkletter不幸亡故後,美國盛傳使用LSD後會自認有飛行能力而從高處掉下8;自1980年代以降,美國、荷蘭、中國、台灣各地陸續出現以嬰兒屍體運毒之謠言。到了安非他命開始於台灣盛行的1990年代,媒體則繪聲繪影傳述電玩業者會在冷氣出風口燻放安毒,誘使店內、甚至經過門口的青少年上癮9,儘管警政署未曾緝獲相關案例10,但這則謠言是如此生動而具象地傳遞「加害—被害關係」,並讓人油然而生「毒品就在你身邊」之恐懼,因而一而再地被(尤其政府人員)傳頌。當小鋼珠、大型電玩機文化逝去,傳說發生地點被鑲進夜店場景,立委黃昭順2012年聲稱接獲民眾檢舉,「為吸引青少年及青年朋友在暑假中能長期駐留夜店……不肖業者於期間竟利用店內冷氣空調風口摻雜安非他命、喵喵等興奮劑毒品,讓渠等流連忘返」11,於此,場景轉變,毒品類別亦增,卡西酮登場。

而21世紀最被講述不息者,便是「喪屍浴鹽」,它源起美國邁阿密,一樁與卡西酮無涉的地方暴力攻擊,經過5-6年,已在世界各地出現同樣主題的不同細節版本。這些傳說是美國優勢文化產物,更是美國主導的反毒戰爭產物,最主要傳播者乃抱持反毒立場的各國官員、記者與學者,這些人不必然在意真實,也不必然相信自身所說,相反,他們樂於講述,旨在推行毒品技術檢驗、擴大強迫醫療權限、限縮藥物入境流通……透過謊言,被恐懼壟罩者將繼續支持、走向真實且無盡的反毒戰爭。

  • 1. 2016年紐約調查顯示,48名自訴使用過MDMA的青年頭髮樣本中,47.9%測得Butylone、10.4%測得methlone。參見這裏
  • 2. UNODC,《查明和分析缉获材料中合成卡西酮的建议方法》,2016,聯合國於紐約大會
  • 3. Results from the 2012 National Survey on Drug Use and Health: Summary of National Findings
  • 4.法務部調查局鑑識科學處,〈卡西酮類新興毒藥品檢驗發展現況〉,《2014年毒品犯罪防制工作年報》,P.103—108
  • 5.立法院第8屆第7會期第9次會議關係文書,專案質詢8790255號,2015年4月22日印發
  • 6.「警方查出,王嫌在2006年1月間到內湖石姓友人家聚會,警方查獲石男被 查獲持有一把改造手槍和七發子彈, 王嫌因施用安非他命被移送士林地檢署, 檢方認為王嫌無施用傾向, 處分不起訴。同年3月10日,王嫌遭中山分局查獲 攜帶安非他命零點26公克, 警方採尿後移送台北抵地檢署,由於尿液未驗出安非他命反應,檢方處分不起訴。同年5月9日, 王嫌攜帶毒品又在中山北路 遭警方逮捕, 北檢聲請簡易判決處刑。」參見這裏
  • 7. Henry B. Dunn等撰,〈RUMORS, URBAN LEGENDS AND INTERNET HOAXES〉,《Association of Collegiate Marketing Educators》,2005年依《韋氏大詞典》界定,「都市傳說」意指「廣被以訛代真的恐怖故事或軼聞」,除此,還有幾項特徵,譬如以當代社會為場景、強調故事來源真實性、彰顯觸犯習俗或規範之負面後果……
  • 8. Diane Linkletter是美國廣播及電視台主持名人Art Linkletter的女兒,Diane死後,其父親不斷渲染LSD的可怕,雖然在Diane大體中並未測得該物質。可參見這裏
  • 9.譬如〈不法業者利用冷氣口燃置安非他命〉,《中國時報》,1992年8月1日
  • 10.在謠言正炙的1991年,行政院即回函丁守中立委表示「尚未發現遊藝場業者燻放安非他命煙霧,致顧客流連其間等情事」,參見1992年2月14日臺81專字第05402號
  • 11.立法院第8屆第2會期第3次會議關係文書,專案質詢8230587號,2012年10月3日印發
責任主編: 

排班日夜休 員工一身病 台鐵產業工會勞動部噴漆抗議

$
0
0
2017/06/09 12:00:00
苦勞網記者

今天(6/9)是鐵路節,然而台鐵員工全年無休的排班制度依然未改,讓基層直呼「無心過節」。台鐵產業工會過去在全台各縣市申請勞檢,台北、桃園、苗栗、台中、屏東等地方勞動局相繼認定台鐵加班時數過高違法,然而中央卻無統一解釋與處置,產業工會上午再度找上勞動部,但只有得到「將依法辦理」的官腔回應,憤而在勞動部前噴上「還我曆日休」的紅漆。

工會成員在勞動部前高舉排班制度下自己身患的疾病。(攝影:王顥中)

台鐵產業工會現場公布過去數月來向各縣市地方勞動局申請勞檢的結果,其中多數縣市尚未回覆查核結果,而有回覆的縣市包含台北、桃園、苗栗、台中、屏東,則都認定台鐵超時加班違法。工會成員現場高舉自己身上所患的疾病,例如腕隧道症候群、胃潰瘍、胃食道逆流、血栓塞、睡眠障礙、高血壓...,台鐵產業工會理事長王傑表示,台鐵長期讓員工過勞加班,輪班制度作息不定,「大家進台鐵前身體都沒問題,輪班幾年後體檢就開始出現一堆紅字,加班費還不夠看病!」

勞動部三月承諾檢討 五月結果出爐 狀況不變

今年(2017)3月立委林淑芬質詢時踢爆台鐵目前的「日夜休」排班制於法無據。過去此排班制度的依據是1986年勞委會的七休一函釋:「『一日』係指連續24小時」,已於2016年10月1日廢止,但勞動部卻在沒有新函釋的情況下放任台鐵持續實行「日夜休」排班制。

當時勞動部長林美珠在備詢時被問到不知如何回應,並表示將會回去檢討。然而,勞動部五月份公布在召集學者專家「重新檢討」後的結果,卻仍開放輪班制工作可採「連續休息24小時」的休息方式排休,並特別指名如台鐵、醫療業者、便利商店可以適用。工會秘書蕭農瑀批評,勞動部根本自相矛盾,一方面強調要台鐵顧及勞工身心健康,但自己卻同意「連續24小時」排休,讓員工全年都沒有完整一天的休息,強調員工的病症就是目前排班制度的後果,直呼「台鐵員工要生病到什麼時候?」

由於台鐵的服務範圍橫跨全台,排班方式都一樣,台鐵產業工會認為,雖然已有各別地方主管機關認定台鐵超時違法,但中央應做統一解釋,但勞動部工時科科長李怡萱在出面接受陳情時,並無正面回應,只不斷重複將就地方勞檢結果依法辦理後續事宜,雙方僵持不下,王傑直接質問李怡萱,「明後周末妳休兩天,如果一天是連續24小時,妳下午五點下班,叫你周日下午五點回來上班,妳能接受嗎?」要勞動部對工會「完整一曆日休息」的訴求表態,最後李怡萱直接在警察護送下直接離開現場。

台鐵產業工會最後將警報器黏在「健康拉警報、還我曆日休」的紙條上向勞動部投擲,讓現場響起蜂鳴聲,並在勞動部前噴上「還我曆日休」紅漆表達抗議。

待工會行動結束後,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副司長黃維琛出面接受記者採訪,回應表示讓員工有「完整一曆日休息」原則上是最好的,但比照國際勞工公約,用連續24小時來處理「勉強是可以的」,希望台鐵跟勞工多加溝通協商,逐漸促進往常態性0到24時(一曆日)實現例假。

產業工會理事長王傑現場說明地方勞檢結果。(攝影:王顥中)

勞動部工時科科長李怡萱出面接受陳情時,只不斷重複將就地方勞檢結果依法辦理後續事宜...。(攝影:王顥中)

李怡萱在警方護送下離去。(攝影:王顥中)

工會朝勞動部投擲警報器表達不滿。(攝影:王顥中)

工會成員高舉「班表違法」。(攝影:王顥中)

工會在勞動部前廣場噴下「還我曆日休」紅漆。(攝影:王顥中)

建議標籤: 
責任主編: 

基礎年金法「不能再等」 民團要求立院臨時會優先處理

$
0
0
2017/06/09 12:00:00
苦勞網記者

民進黨預計在立法院下周臨時會上力拼三讀通過公教人員年金的修正草案,但民團今日(6/9)在立院外召開記者會質疑,民進黨發動的這波年金改革僅聚焦在砍軍公教年金,卻無視軍公教以外的九成老年人口面臨年金給付過低、保障不足的問題,要求立院優先處理「基礎年金法」草案,建立全民退休後皆能領到的基礎年金。

民團訴求設立稅收制的基礎年金。(攝影:張智琦)

婦女新知基金會資深研究員曾昭媛表示,立院臨時會下周將處理公教人員年金修正草案,但退休軍公教僅占退休老人一成,其餘九成老人包含領取勞保的退休勞工、領取老農津貼以及國民年金者都面臨年金給付不足的問題,其中國民年金平均給付僅3,791元,老農津貼平均給付7,256元,皆低於台灣最低生活費,勞保平均給付也僅有16,179元,根本無法達到蔡英文政見提出的「讓國民老年生活不虞匱乏」。

曾昭媛指出,年金制度是基於世代互助的社會契約而維持,由青壯人口供養退休人口,但台灣生育率現在只有1.17,是全球最低,隨著人口結構急速高齡化和少子女化,年金破產的危機將無可避免,政府現在用「繳多少領延後退」的方式改革,只能延後破產,不能解決高齡化社會的問題。

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覃玉蓉也表示,台灣高齡化速度是全球數一數二,瑞典老年人口從7%增加到14%,花了85年時間,而台灣僅花了24年就達到,強調未來青壯人口的養老負擔會愈來愈沉重,年金危機迫在眉睫,只有設立稅收制的基礎年金才能減輕青壯人口的負擔。

曾昭媛說,目前已有42個民間團體連署要求建立第一層全民皆有的基礎年金制度,讓65歲以上老人每月都可領8,000元以上年金,原本退休勞工和軍公教領的年金則墊高為第二層,如此就能提供基本的老年生活保障。(相關報導

對於勞動部長林美珠日前聲稱國家財務狀況不允許設立基礎年金,曾昭媛則駁斥基礎年金並非沒有財源,但政府卻不願得罪大財團和企業主,甚至不斷為他們減稅,無視台灣租稅負擔率是全球最低,且薪資所得者比重偏高。她表示,只要調高企業和資本所得稅,將營所稅從現行的17%,恢復到2010年修法前的25%,每年就可新增1,000多億元稅收。

高教工會組織部主任林柏儀批評,民進黨政府現在推動的年金改革只是砍人民的年金,沒有納入基礎年金,也未改善經濟弱勢的處境,「這不是理想的改革」。他呼籲政府勿再對民團的年金提案置之不理,而應從整體社會重分配的角度思考,讓有權有錢的人負擔應負的社會責任。

覃玉蓉表示,民團會請各黨團提出基礎年金草案,呼籲立院臨時會優先處理,與公教年金法案併案協商,讓人人老後皆享有基礎年金的保障。

建議標籤: 
責任主編: 

為了自由的圭亞那:反抗法國殖民體制

$
0
0
2017/06/10 12:00:00
巴黎人文科學院(Maison des Sciences de l'Homme)講師,研究領域為奴隸制度、殖民主義等。
譯者: 
南方國際小組成員
【編按】剛於五月結束的法國總統大選,結果由中間派的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擊敗了右翼的勒朋(Marine Le Pen)。馬克宏的當選,除了以史上最年輕的39歲之齡受到矚目之外,也被視為對近年來排外右翼勢力的一場勝利。

與大選同時,法屬圭亞那的民眾正在進行一場要求更多社會福利與公共建設的抗爭行動。本文原文刊登於《Jacobin》雜誌,作者Françoise Vergès長期研究法國的殖民問題。做為一個老牌的帝國,法國並未擺脫其殖民傳統,長年以來,無論左派或右派執政,法國政府仍然延續其對殖民地的剝削與差別對待政策,讓這些「海外領地」的民眾累積眾多不滿。這也是除了法國大選之外,法國政治另外值得關注的面向。

今年(2017)四月,在圭亞那庫魯的抗爭群眾。(攝影:Jeremy Beck)

今年三月,法屬圭亞那的工會與產業協會成立了名為「Pou La Gwiyann dékolé」的組織,在圭亞那克里奧語中有「為了圭亞那的脫離」之意。自那時起,組織者便發起示威、封路、關閉城市與海上貿易、大型罷工,並號召大批民眾上街遊行,對象範圍擴及高中學生、律師、農民階級 與原住民。

在他們遞交給部長的四十頁請願書中,涵蓋衛生保健、教育、農業、發展與安全等需求,也一一列舉控訴法國政府於圭亞那的作為:公共建設破敗不堪、欠缺安全與發展、日益嚴峻的不平等與歧視,以及對當地的普遍不尊重。示威群眾不斷地高喊「決心!」與「我們受夠了!」口號,舉著圭亞那國旗,也為了唱出他們的國家:圭亞那。

這場集體抗爭的發跡值得令人注意。數千人的封路、靜坐、遊行並關閉首都卡宴(Cayenne)全市行動,皆保持全然的和平。在行動發言人與政府溝通期間,對群眾也維持資訊透明。4月2日,組織拒絕了政府的提議(只願支付比10億歐元多一點),總理便於隔天聲明,群眾組織所要求的25億歐元是不切實際的。

「Pou La Gwiyann dékolé」誓言抗爭將會繼續。4月4日,千人走向歐洲太空基地庫魯(Kourou)、靜坐於入口處,包括過去被組織排除在外的民選官員,共有30人佔領該基地中心。隔天,政府重申10億8600萬歐元的提議。這場佔領最後在政府令人失望的回應中落幕,行動者對此表示挫折並譴責政府無尊重之意,也表明圭亞那群眾的行動將更團結。4月6日,組織繼續封路行動,也持續商討新策略。

雖然法國將於5月誕生新任總統,新的議會也會在6月出爐,但Pou La Gwiyann dékolé拒絕被法國政治押作人質。參與者在每一場封路、遊行與示威中,仍持續高呼他們的座右銘:「決心!」。

這場運動喚起了以下問題:為什麼將「自由、平等、博愛」作為格言的共和國家,仍統治著這麼多的前殖民地?何種帝國力量正在展開?雖然許多法國大陸的政客不斷重申「這些地區是被遺忘的領地」這類的陳腔濫調,但這句話也同時意味著健忘。那麼,我們該討論的,難道不是政治作為何以創造出法國的遺忘,與殖民地的附屬性嗎?當法國十三個海外領土之一的新聞傳回巴黎,法國媒體以詫異回應,大眾持以無知,政客再次祭出「應當記得這些地區」的老套承諾。從法蘭西共和國對地域空間的重新配置來看,這些反應扮演了關鍵的角色,而自法蘭西殖民統治歷史所殘存的,也成為了帝國控制下的殘缺地圖。

為贏得圭亞那自決,反抗運動也發展出新策略。圭亞那是否能夠贏得渴求已久的民主仍有待觀察,但他們的戰鬥過程卻能幫助我們了解法國殖民歷史如何持續影響殖民地人民的生活。

戰後的法國聯盟

雖然巴黎持續統治太平洋、印度洋、加勒比海和南美的領地,但居住在法國大陸上的人們仍堅信,他們的國家已於1962年後脫離殖民主義。海外領土消失於人民的認知之中,無知的面紗也阻止法國人深究:為什麼這麼多理應去殖民化的地區,仍處在帝國統治之下。

關於這些地區的存在與記憶,引發了兩派立場。有些人聲稱他們對這些領土與人民懷有至死不渝的愛與情感,有些人卻將話鋒轉向殖民地對殖民國的依賴性,形容當地人民為懶惰、不滿、無關緊要與不切實際的。兩方的論述皆不見事實核心。運動份子不斷重申地理、社會與政治訊息,不論法國公民耳聞多少次,似乎仍無法正視這些資訊。但法國人的忽視其實不要緊,當海外社會開始關心時,真相便能逐漸明朗。

為了瞭解圭亞那的集體不滿,我們必須快速地回溯法國於二十世紀的國家重塑。二戰以後,種族主義普遍被苛責,去殖民化運動發展蓬勃,資本的性質也在轉型。於是法國對前殖民地投以新的官方詞彙,以合作夥伴的形式代替帝國統治。他們稱此新組合為「法國聯盟」(French Union),以巴黎為領導,連結法國大陸—現今也被稱為六角形(編按:因法國位於歐洲大陸的國土近似於六角形)—與作為平等夥伴的前殖民地。

巴黎認知到它對殖民地的需求,當地資源對戰後重建至關重要,海外連結也讓法國在國際地位握有力量。於是法國挹注資金在道路、港口或其他建設上,而非努力於降低殖民地附屬性、抑制不平等權力與種族歧視。在法國第一個戰後發展計畫(1947-1954)中,指出舊帝國的部分區域難以振興,包括留尼旺島(Réunion)、瓜德羅普(Guadeloupe)、圭亞那、馬提尼克(Martinique,1946年成為省)、馬約特(Mayotte)、新喀里多尼亞(New Caledonia)與法屬玻里尼西亞(Polynésie française)。為了實踐這個分析,法國執行兩項政策:移居與生育控制。

1950年代,法國實施的「發展無望」政策不但摧毀當地產業,也提高了失業率和依賴性。每年有數千位年輕人前往法國,在工廠或低階公部門謀職,也遭遇許多都市人的歧視。而留在家鄉的貧窮黑人女性,則得經歷強制墮胎、絕育和避孕

法國當時鎮壓了反殖民與勞工運動,法國警察、軍隊與私人民兵毆打、逮補並殺害當時的反對領袖。這個國家不但系統性的拒絕、壓迫甚至責難獨立自治的要求,也抑制非歐洲的語言、宗教與文化,而選舉舞弊更鞏固了保守派的忠誠力量。法國無情地釋出兩個訊息:「未來在別處」、「除了附屬,別無選擇」。

雖然設立了法國聯盟,但由於阿爾及利亞於1950年代末期的戰爭,法蘭西共和國需要第二次重組。現在的法國,將其殖民主義留在過去,成為一個徹底歐洲的、只有「六角形」的法國。

殖民地因反對審查與舞弊而起的動亂、罷工以示威,沒有一年缺席。馬提尼克人於1959年群起抗議,留尼旺島是1962年與2012年,瓜德羅普於1967年,新喀里多尼亞則於1988年,這些事件證明了和解從未成功。政府為了應對這些抗爭,便提出新政綱來削弱不平等與平息不滿,但為了保留法國的控制權並繼續提供剝削地給資方,仍略過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

到了1999年,所有海外領土的貧窮率皆高於法國各地。25歲以下的年輕人之中,近一半沒有文憑(相對於法國的五分之一),圭亞那則有50%的人在小學時輟學。在馬提尼克,生活在貧窮水平下的兒童佔13%,幾乎是法國的兩倍(8%),圭亞那的32%則是法國的4倍。生活於此的青年們,根本無法負擔基本生活所需。

貧窮問題猖獗,生活開銷不斷飆升,也由於商品由法國進口,部分物價上漲幅度甚至比巴黎高出12%至30%(即使是巴西產的咖啡,也必須先運至法國,再送回南美)。同一時間,核測試、歐洲禁用的農藥、非法的鎳礦開採(如開採金礦)以及歐式基礎建設,仍不斷摧殘土地與人民健康。

海外領土中的種族主義也分化了當地居民。當監獄人數超載、黑人與原住民人口沈積在社會底層,而當地國家公務員卻多為法國來的白人,比起法國公務人員,甚至享有更高薪資、較低稅金。當地官僚為了享有殖民地特權,曾於1950年早期發起罷工,提出調薪、降稅與其他財政津貼,例如補助家人回「母國」。這些公務員的需求與利益,被化作對殖民主義的補償,卻創造出當地民眾與中產公務員間長久的不平等。

處處充滿土地所有權爭議,這是數世紀以來的殖民主義導致的後果。奴隸制於1848年廢除後,奴隸主的後代能夠合法保有土地,作為損失奴役財產的補償。獲得自由的人們依然無權使用土地,等同於強制剝奪當地人的土地使用權,再者,政府擁有圭亞那80%的土地,且不必繳納財產稅。種種作為不但鞏固大地主的特權,也偏袒白人定居者。到了2017年,這些海外領土仍被定義為失業、依附、文盲與未開發。

法國本土政客常抱怨海外領土花費太多法國人的錢,然而,國家的錢其實是流向法國跨國企業及法國公司,而非當地產業。即使是法國政府,也持續自土地所有權得到好處。海外領土確保了殖民國的國際地位與力量、保證法國於地區機構的存在感,也為軍事基地、衛星監控與科學研究提供土地,更打通法國產品的新市場。

簡單來說,法國不僅沒有忘記海外領土,反而將它們的空間配置與經濟模式謹記在心。在多起激烈抗爭後,巴黎在維持海外領土依附性的同時,賦予了當地人民一些審議與決定權。如此一來,地方議會獲得了有限的權力來負責發展,卻也讓法國大陸得以免除責任。

殖民種族主義依然存在,但國家並非唯一的罪魁禍首。法國左派與進步運動沒有成功去殖民化。1956年,塞澤爾(Aimé Césaire)離開法國共產黨時指出,帶著歐洲優越性的信念,殖民種族主義便不可避免地傷害殖民社會,運動者也無法瞭解被殖民者的需求。至今來看,他的洞察仍然貼切。

此外,若沒有那些表態為歐洲公民、認為自己的特權不同於原住民鄰居的當地支持者,國家政策也難以實施。這些當地人不只是公務員,還有社工、老師、政治領導人與藝術家。

近期,海外領土的仇外主義上漲。在馬約特、留尼旺島、安的列斯群島(Antilles)與圭亞那,當地人認為新移民與增加的犯罪率相關,因為他們「和我們不同」,不必工作又佔盡社會福利的便宜。但馬約特的「外國人」卻多指科摩羅 人(Comorians)1,當地被驅逐出境的人數比法國所遣返的還多,馬約特人甚至發起要破壞他們家園的行動。也就是說,當地所制定的共識不容被忽視。在圭亞那,雖然有些Pou La Gwiyann dékolé的組織成員曾要求更嚴厲的刑罰,甚至驅逐外國囚犯,但卻從未詆毀或攻擊移民。

圭亞那之於全世界

圭亞那這場運動象徵了一個歷史性時刻。Pou La Gwiyann dékolé在動員、組織及面對事件變化的能力令人驚艷,成員也透過排除民選官員介入、不斷與民眾溝通談判結果、開放媒體參與多數會議,並使用圭亞那克里奧語,創造了一種全新的審議與協商形式。

組織成員包括許多原住民與Bushinenge社群(譯按:意指樹林中的民族,奴隸後代為抗議奴隸制度所組成的群體),而領導這場集體抗爭的團體為「五百弟兄」(five hundred brothers),其成立的目的是抗議攀升的的謀殺率、要求驅逐非圭亞那籍罪犯,並且設立更多的監獄、法院和警察局。組織領袖闡述圭亞那現況時的條理分明,以及包容與掌握團體差異性的能力,立刻就引起媒體的關注。

但是這場運動仍存在一些問題,沒有解答也無人過問:犯罪的原因是什麼?面對外來移民與他們出生於圭亞那的法籍小孩,這個組織的立場為何?對於犯罪預防相關政法,他們抱持什麼樣的想像?即使有再多警察及更頻繁的驅逐,並無法抹去圭亞那南鄰巴西七百公里長的國界,或與蘇利南(Suriname)五百公里的邊境,也不可能解決隨資本主義孳生的貧窮。雖然問題明顯存在於法國與圭亞那的關係之間,但解放也必須放在地域與全球的脈絡來思考。這些法屬海外領地並非存於真空,亦非只與法國維繫著獨有關係,區域內與全球性的政治與經濟都必須納入考量。

組織成員於4月2日增加一項新的要求提議:圭亞那的行政地位。這時,老問題再度浮現,法蘭西共和國與海外領地的關係是什麼?在1960與1970年代,自治與獨立的訴求曾受到殘暴鎮壓,另一種行政體系的可能被完全排除。但隨之而來的文化霸權洗禮與和解,也無法抹滅這段鬥爭的記憶。

當時反殖民運動利用了具代表性的鬥士,包括黑人、反叛者、革命藝術家,他們的經驗透過歌曲與詩得以重新體現。目前這場運動依靠了具革命性與本土意味的象徵,例如對兩樣基本元素的崇拜:水與土,也同時利用過去的運動來呈現他們的抗爭。在4月4日星期二前往庫魯的遊行中,抗爭者們為紀念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 Jr),落成了一座紀念碑(金恩於1968年當天遭到暗殺),也同時向卡洛斯(John Carlos)與史密斯(Tommie Smith)致敬 (兩人在1968年的奧運會上舉起他們的拳頭)。

媒體往往只著重於法國大陸中的種族歧視,但在海外領地中,自早期的去殖民化,直至今日的政治、社會及文化運動,都一再顯現法國的殖民主義。法國的歷史與文化遍佈全世界,尚存的殖民地皆位於南半球,而其與歐洲地位的連結,則是一段漫長的帝國往事以及去殖民化的血腥歷史。

  • 1.科摩羅(Comoros)過去同為法屬,非常鄰近馬約特,後來獨立。原文的科摩羅人有使用英文「Comorians」也有法文「Mahorais」。此皆翻譯為「科摩羅人」。
責任主編: 

教保太血汗!年資十年月入不到25k 工會籲擴大托育公共化 保障幼教師

$
0
0
2017/06/12 12:00:00
苦勞網記者

全國教保產業工會今天(6/12)上午公布今年度針對南部三縣市(台南、高雄、屏東)做出的勞動條件調查結果,顯示教保服務人員仍有三低(低工資、低福利、低保障)與三高(高勞動、高情緒、高流動率)的現象,低落的勞動條件導致每年雖有約4,000位教保人員畢業進入職場,幼教產業卻持續缺人,而教保人員的血汗職場也連帶影響教保服務品質,呼籲政府提高公共托育經費編列,廣設公共化的嬰幼兒托育服務,並改善教保人員勞動條件。

教保產業工會呼籲政府提高公共托育經費編列,廣設公共化的嬰幼兒托育服務,並改善教保人員勞動條件。(攝影:陳逸婷)

根據調查結果,在南部三縣市私立幼兒園服務的教保服務人員,平均每日工時(包含無法休息的午休時間)約為10小時,然而平均年資高達10.6年的薪資水平卻僅介於21,001到24,000之間,比起勞動部2015年公佈的大學畢業生平均起薪27,655要來得低許多,此外,前述高工時低工資的教保人員多有高學歷背景,90.2%有大學以上學歷,卻仍改變不了惡劣的勞動環境。

高雄市輔育人員職業工會秘書長楊秀彥表示,自己身為教保人員,深刻感受到勞動條件低落對個人生涯規劃的影響,由於產業當中有高達九成以上的服務人員都是女性,長期面臨低工資高工時的職場待遇,加上人力不足,加班沒有加班費亦不能補休,如果自己要生育,在請不起褓姆的經濟條件底下,只能辭職回家帶小孩,導致許多教保人員「不敢婚也不敢生」。教保人員的勞動條件問題,不只影響了整體托育環境,更直接衝擊勞動參與率,以及導致少子化的問題。

這次調查針對的是在私立幼兒園服務的教保人員,相對於私幼,由政府與私幼合作辦理的「非營利幼兒園」雖然與政府開辦的公共化幼兒園仍有相當差距,不過由於學費和教師待遇受到政府管理,相對而言,可以提供教保人員優於私幼的待遇和較佳的職場環境。然而,全國教保產業工會粗估,即便包含公幼與非營利幼兒園,全國的公共化托幼機構也僅佔約30%,剩下的70%都是私幼,也就是說,仍有七成的教保人員領著超低薪資,在提供超高情緒勞動且強體力勞動的幼照服務給多數抽不到公幼的幼童。

此外,縣市政府在托幼方面撥出的錢,工會批評卻沒有花在刀口上,台南市教保產業工會理事長買寶玉便以台南市政府提供的五歲幼兒上幼兒園的托幼津貼為例,雖然台南市政府將原本一年補助10,000的津貼提高到30,000,但是同時卻有高達65間私幼通過審核,成功調漲學費,買寶玉批評這根本是「肉包子打狗」政府花了錢,卻沒有減輕人民的托育負擔。

買寶玉表示,相較於非營利幼兒園一學期5,000到6,000的學費,私幼的每學期學費平均高達43,000到64,000,而在私幼任職的教保人員薪資待遇卻沒有隨著高額學費調整,類似的狀況在標榜雙語幼兒園的私幼中尤其明顯。全國教保產業工會理事長簡瑞連說,之前有在知名外語補習班開設的雙語幼兒園任職的幼教老師告訴他,私幼為了滿足家長提供幼童「英美語環境」的需求,高薪聘請歐美人士教授英美語,本地的幼教老師卻淪為「外師助理」,一到幼兒園除了自己的工作外,還需幫外師準備教材,帶來更多工作負擔。

全國教保產業工會提出三項訴求,呼籲政府不要再加碼無效益的津貼補助,應全面擴增公共化嬰幼兒的托育服務;在勞動條件部分,呼籲提高對托育機構的勞檢,並將基層幼保人員的勞動教育列為在職必修研習項目;並考量教保勞工低薪的處境,建立完善的老年「基礎年金」方案。如此一來,才能夠同時維繫優良的教保品質與平價的幼教環境,解決少子化危機。

工會在記者會上演出行動劇,顯示教保人員進職場一到三年後發現職場中低劣的勞動生態,就會萌生退出教保產業的想法。(攝影:陳逸婷)

責任主編: 

各校頻傳大量解聘兼任教師 學生團體籲勞動部納《勞基法》

$
0
0
2017/06/12 12:00:00
苦勞網記者

兼任教師遲遲未納入《勞基法》,導致工作權毫無保障,繼淡江大學日前傳出大量不續聘數百位兼任教師後,交大、世新、輔仁、亞洲等大學也在最近爆出以「課程調整」名義解聘兼任教師,學生團體和高教工會今日(6/12)再到勞動部抗議,痛批勞動部長林美珠上任後,勞動政策更倒退,甘做大學資方裁撤教師和刪減課程的幫兇。

近日收到不續聘通知的世新兼任教師郭耀中抗議勞動部未將兼任教師納入《勞基法》保障。(攝影:張智琦)

在淡江大學3月傳出不續聘200多位教師後,交大、輔仁、世新等校也紛紛傳出以「課程調整」名義解聘兼任教師,交大5月傳出擬不續聘通識中心近半數約20多位兼任教師;輔仁預計在106學年度砍掉2%的課程,將可能藉此大量不續聘兼任教師;世新則在6月初傳包含中文系、英文系、通識中心等系所將不續聘超過50名兼任教師。

淡江學生、反教育商品化聯盟成員謝毅弘表示,今年(2017)3月淡江傳出要大量解聘無本職的兼任教師,經學生連署抗議,校方才收回大量解聘的決定,但即使如此,事件仍未落幕,因為只要兼任教師一天未納《勞基法》,就沒有基本勞動保障,下學期也可能不被續聘。

謝毅弘表示,從交大改造通識課程的理由是「減輕學校未來在兼任教師支出方面之負擔」,可以看出所謂「課程調整」目的就是要節省人事成本,逼退兼任教師,他痛批校方之所以可以任意解聘,就是由於勞動部沒有將兼任教師納入《勞基法》保障的結果。他也指出,勞動部放任各校大砍兼任教師,不僅損及兼任教師工作權,更直接影響學生的受教權,造成學生選不到課、大班化的情形惡化。

近日收到不續聘通知的世新兼任教師郭耀中表示,教了七年書突然被解聘,其實並不意外,因為兼任教師始終被排除在《教師法》與《勞基法》之外,只要校方不給聘書就可以解雇兼任教師。郭耀中說,過去召開的公聽會中,其實各方都同意兼任教師適用《勞基法》,反對的是教育部和大學校長、董事等資方,質疑勞動部因大學校長和董事的壓力,不願將兼任教師一體適用《勞基法》,才導致兼任教師失去工作。

世新大學外籍生黃康偉表示,世新這波不續聘案中包含郭耀中在內很多都是過去教過他的老師,因為他們的細心教導、知識引介,才讓他開竅,不用渾渾噩噩過下去,然而世新校方卻只想著要收錢、減少人事成本,毫不在意學生受教權和老師工作權,痛批教育部和勞動部成為大學資方的幫兇,強調師生會團結起來抗爭到底。世新大學勞權小組近日也發起「反對世新解聘兼任教師」的連署活動,要求校方停止惡意辭退兼任教師,並將各系口頭不續聘者重新給予排課。

學生團體主張,勞動部應立即將兼任教師一體適用《勞基法》,並指出很多兼任老師聘約只到6月,之後就會失業,呼籲勞動部介入和救濟下學期遭到不續聘的兼任老師個案。

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科長茆昔文出面回應學團訴求,表示教育現場涉及教師、學生、大學自治,和教育部的權責有關。高教工會辦公室主任陳書涵不滿地質疑,過去工會和學團曾多次詢問勞動部政務次長廖蕙芳「兼任教師一體適用《勞基法》」有何窒礙難行,她也推說教育部和校方沒達成共識,但「難道資方團體反對,勞動部就可以不納《勞基法》嗎?」

隨後茆昔文只說「教育部會修改相關辦法、繼續開會討論」,就轉身離開,現場隨即爆發短暫推擠,工會和學團在勞動部前高喊「兼任老師沒保障,表姊部長別卸責!」要求勞動部長林美珠負起責任,實現蔡英文總統「保障非典勞動者」的承諾。

學團在勞動部前雕像貼上協尋李美珠的傳單。(攝影:張智琦)

責任主編: 

【重探高士神社爭議】 下篇:歷史記憶的戰場

$
0
0
2017/06/13 12:00:00
苦勞網記者
苦勞網記者

上篇報導中,我們提到高士神社的重建經費是來自日本神職人員佐藤健一在日本民間募集而來的資金。

佐藤健一透過募資,籌得1,000萬日圓(約256萬新台幣)款項重新打造木製神社,並將製作好的神社運送來台,親自擔任高士神社的宮司,主持招魂遷座祭以及鎮座祭,後續也定期來台舉行慰靈祭等祭祀活動。日前成立的販賣各種神社紀念品的「高士神社社務所」,也是以佐藤健一的名義授權經營。

但究竟是什麼樣的歷史機緣,促成佐藤健一投入這整個募資與重建神社過程?

野牡丹神社公園裡的高士神社。(攝影:王顥中)

日本右翼推動神社復建

根據日本產經新聞報導,佐藤健一除了是日本神職人員,同時也是日本李登輝之友會(以下簡稱日本李友會)的會員。2015年7月,佐藤健一在日本櫻花頻道播出的節目中,說明了重建高士神社的原委。幾年前他到台灣參加「高座日台交流之會」的活動,日本李友會在台人員接待他時,向他提起台灣有很多神社都已廢棄,希望佐藤協助神社回復到原有面貌,後來佐藤經日本李友會得知高士村民有意重建神社後,便主動致電部落耆老陳清福,表示願意提供協助。該年8月,高士神社落成並舉行招魂遷座祭,日本李友會事務局長柚原正敬也出席儀式,送上李登輝「為國作見證」的題字。

日本李友會不但對重建台灣神社的興趣由來已久,而且在高士神社的募款上擔任重要角色。前面提到的日本櫻花頻道節目上,佐藤健一公開向日本民眾徵求上他創立的部落格募款,募款窗口是「高士神社協力會」,除了這個部落格外,在網路上所能搜尋到的和「高士神社協力會」相關的文章和募款訊息,幾乎全都來自日本李友會的網站,網站當中的一篇募款文章,更明確提到募款將用於增設狛犬、燈籠和賽錢箱,且因為台灣屏東縣復興了高士神社,日本李友會將規劃屏東之旅。

日本李友會曾發起的募款活動,還包括整修烏來高砂義勇隊慰靈紀念碑、以及修復日前遭斷頭的八田與一銅像等等。《觀察》雜誌編輯主任、日本問題研究員李中邦表示,2002年成立的日本李登輝之友會是蠻大的日本右翼團體,在日本有26個分部,和台灣親李登輝的人士有聯繫,收到有利情報時就會介入台灣議題。他指出,日本右翼團體繁多,各團體宗旨不盡相同,但本質上都抱持國粹主義和天皇為中心的思想,戰後持續推動美化侵略戰爭的史觀。

此外,高士神社的重建也牽涉到多個否認日本戰爭罪行和宣揚民族排外主義的日本極右翼團體,例如邀請佐藤健一上節目訪談、大力支持重建高士神社的日本櫻花頻道,以及擔任該節目主持人的「台灣研究論壇」負責人永山英樹等等。

然而,日本右翼勢力近年是如何與高士部落搭上線?高士部落又是在什麼機緣下和右翼團體發展合作?這一切要從2009年日本國營電視台NHK的節目在日本國內引發右翼圍剿所展開的萬人集體訴訟說起。

佐藤健一(右)在永山英樹主持的櫻花頻道節目上說明高士神社重建始末。(翻攝節目內容)

NHK紀錄片揭發「人間動物園」的爭議

2009年,日本國營電視台NHK製作以「日本登場」為名的系列報導紀錄片,回顧了日本歷經現代化,以及登上世界舞台的歷史軌跡,該系列節目的第一集《亞洲的「一等國」》便是介紹日本明治維新以來的第一個海外殖民地──台灣。

這部紀錄片中,NHK深刻反思了日本過去如何為了躍升成為世界「一等國」,以武力鎮壓台灣的反抗勢力,並透過實施「差別待遇和同化」政策,在島內建立充滿歧視和壓迫的統治結構。舉例來說,在後藤新平擔任台灣民政長官時所頒布的《匪徒刑罰令》,嚴苛與殘酷程度遠非今日所能想像,強盜、傷人、破壞建築物與道路標誌,或者被總督府認定為「匪徒」,皆判處死刑,而且連「未遂犯」也以同罪論處。《匪徒刑罰令》在頒布實施的五年內,就有三千人被處死;而在嚴刑峻法背後,日人也祭出胡蘿蔔,收買台灣人中的「合作者」,給予低階官職以維穩。

在整部紀錄片中,引起最大爭議以及後續集體訴訟的,就是對「人間動物園」的揭露。紀錄片透過檔案文件顯示,當時英法等國盛行在國際博覽會場合上展示殖民地的居民,後來對殖民侵略採取批判立場者,則用負面的「人間動物園」(Human zoo)稱之。法國殖民地史學者Pascal Blanchard在紀錄片中指出,當時的西歐列強深信殖民地的人民是落後的野蠻人,有傳播文明的使命感,殖民則是傳播文明的善舉,而「人間動物園」便是這種思想的宣傳陣地。

Pascal Blanchard在紀錄片中說道,那時的日本人也相信世界上不同民族處於不同階層,自己位於頂點,下層則是亞洲其他民族。而在1910年倫敦舉辦的日英博覽會(The Japan-British Exhibition)上,日本力拼躋身現代化國家,積極展示宣傳日本的產業和文化,也學習了英法等國展示殖民地人民的「傳統」,把自己統治的殖民地的居民──台灣「排灣族」列為重要展示項目,在會場中再現了排灣族的房屋與生活情景,並安排讓排灣族人在觀眾前跳戰鬥舞蹈,表演模擬戰鬥。

而當時被帶去展示的,就是高士部落的村民…。

高士部落族人赴倫敦參加1910年日英博覽會的前夕在台北合影。(資料來源:Shinji Ishii, 1916, The Island of Formosa Primitive Inhabitants. A Paper Read at a Joint Meeting of the China Society and the Japan Society, held at Caxton Hall, on Thursday, February 24, 1916, London: MCMXVI. )

NHK遭日本右翼集體提告

NHK該部紀錄片對於日本過去殖民侵略他國的歷史有著深刻的反省,然而這在日本右翼眼中卻是無法容忍的。該集公開放映後,產經新聞、週刊新潮、櫻花頻道等極右翼媒體先是輪番對NHK展開砲轟,日本李友會等右翼團體隨後更串連了上萬人對NHK集體提告。也由於NHK的紀錄片,直指高士部落村民的祖先曾被帶去博覽會上展示,日本右翼於是積極奔走台灣,到高士部落鼓勵原住民加入集體訴訟,擔任原告控告NHK妨害名譽,其中日本李友會便扮演著串連台、日的關鍵角色。

在NHK案的審理過程,日本三級法院的見解並不相同,2012年東京地院一審先是判決原告敗訴,但在上訴後高院卻判決原告勝訴,NHK必須賠償原告100萬日圓。而到了最高法院,才又再度逆轉,判決NHK是對歷史進行評價與陳述,並無直接構成原告名譽受損。

根據NHK,「人間動物園」概念出自法國殖民地史學家Pascal Blanchard,以及日本社會學家吉見俊哉的專書《博覽會的政治學》(博覧会の政治学─まなざしの近代),其中吉見俊哉便更區分出博覽會中「展示人類」的特殊性,隱含了種族歧視以及「文明/野蠻」階序的意涵。

值得注意的是,在三個判決結果中,一審與三審判決原告敗訴,唯獨二審判決是原告勝訴,但即便如此,理由也是建立在「展示人類」與「人間動物園」的說法,確實會造成人性尊嚴的損害,認定NHK並未細心注意報導可能對台灣原住民造成的傷害。換句話說,就算這場訴訟中原告告贏了,曾經幹過這種事(展示台灣原住民)的日本,其實也沒什麼值得光彩的。

在整起事件中,日本右翼為捍衛自身殖民歷史的正當性,甚至不惜拉台灣原住民進場背書,控告NHK妨害名譽,然而,NHK確實揭發了一樁日本在海外的「醜事」,而這一揭發動作也確實可能使某些人感到尷尬難堪以至名譽受損,但真正讓人名譽受損的,難道不是「醜事」本身嗎?

然而直到現在,高士部落仍不同意日本法院判決NHK未構成「毀損名譽」的結果。曾擔任NHK案原告到日本法庭作證的陳清福說,NHK來部落採訪時,誤解了族人的意思,他們的祖先是很光榮地去參加日英博覽會,並沒有被日本強迫或虐待,不能說成是「人間動物園」。村長李德福也表示,聽長輩傳述,都覺得被選上參加博覽會是光耀門楣的事,「顯示高士村的族人有特殊性」,不同意最後NHK勝訴。

而高士神社重建的源頭,便是肇因於日本右翼團體對NHK的集體訴訟,他們在訴訟過程中先是向高士部落伸出了友誼之手,在三審敗訴定讞後,日本李友會及佐藤健一又促成部落重建高士神社以宣揚「台日友好」。高士神社的鳥居,便是來自當初控告NHK的右翼人士的捐贈,上頭嵌有「一萬人集團訴訟原告團一同」紀念銘文。

日本右翼在台的戰略

高士神社鳥居上的「一萬人集團訴訟原告團一同」紀念銘文。(攝影:王顥中)李中邦分析,日本右翼非常懂得挑選議題介入台灣局勢,例如在NHK訴訟案,日本李友會聯合高士村民控告NHK,之後又協助重建高士神社等等,認為這些都符合右翼的利益。

李中邦說,日本右翼一心想要抹去日本的侵略戰爭責任,所以會試圖找一些親日派為日本辯護和背書,例如在台灣找李登輝、許文龍這類人為日本說話,卸除侵略戰爭的罪惡,他認為高士部落說要藉重建神社「化解恩怨」,「其實是正中下懷,日本就是希望你忘記過去的侵略。」原住民運動者莫那能也指出,高士神社的重建,歸根到底是日本李友會等右翼發動的結果,意圖「恢復殖民的榮耀,成為新右翼的觀光點」,強調真正的問題在於日本軍國主義的再復甦。

此外,李中邦認為,雖然同為右翼的安倍政府不敢明目張膽違反一中政策,但可以透過民間的右翼團體拉攏台灣、對抗中國大陸,「日本李登輝之友會是很好的施力點」。李中邦表示,日本右翼影響台灣的方式非常細膩,例如日本李友會近年在台灣各地致贈櫻花,讓賞櫻這樣的日本文化深入到台灣,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台灣人親日的感情,甚至懷念過去的殖民統治,現在重建代表日本神道教的神社也有同樣的效果,目的都是要讓台灣在文化和情感上愈來愈親近日本,愈來愈遠離中國大陸,企圖「聯台制中」。

台灣新一代親日戀殖派的出頭

NHK訴訟案和高士神社復建過程,反映出日本右翼見縫插針介入台灣政治宣揚右翼史觀、進行文化滲透與部署。但除此之外,台灣新一代親日戀殖派的崛起,也與日本方面的政治動作遙相呼應。

今年1月,名為《薰風》的季刊推出創刊號,這本刊物自我標榜為「以台日歷史羈絆為主題的知日知台雜誌」,第一期就是以高士神社為封面照片,主題是「象徵台灣的神社」。當中刊載了一系列和日本神社文化以及台灣神社遺跡有關的文章,更隨書附贈紀念品「台灣神社的御朱印」,聲稱「日本時代結束71年後,這枚全台最重要的『御朱印』終於甦醒。」

《薰風》雜誌創刊號及紀念品「台灣神社的御朱印」。(攝影:張智琦)在〈排灣族的神社──高士神社紀行〉一文中,作者許宏德詳細敘述了高士神社重建的來龍去脈,並將此形容為「一段緣起於悲劇的佳話」,他寫道:「在結合排灣族及日本神道的落成儀式中,語言和文化的差異不再是隔閡,我只看到曾經有過共同歷史記憶的台灣人與日本人,再次攜手創造屬於這個時代的歷史。」另一篇〈象徵台灣的五座神社〉中,則穿插許多日本殖民時期的神社圖片,依序介紹了台灣神社、建功神社、日月潭玉島社、新高祠、高雄神社的歷史和現況,作者姚銘偉語帶緬懷地寫道,這五座「堪稱象徵台灣的經典神社」,「逝者已矣,尚且留存的零星神社殘跡,是否更需你我之力,使後世得以追憶這座島嶼日益模糊的足跡?」

顯然,《薰風》和日本右翼的企圖並無二致,都試圖美化日本殖民台灣的歷史,然而《薰風》要復甦的究竟是誰的歷史記憶?以台灣神社來說,其供奉的主神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乃是甲午戰爭後率部隊到台灣鎮壓屠殺反抗的台灣人的日本皇族,在清剿台灣人民的過程中死於台南,而後日本將其神格化,紀念他南進鎮壓武裝抗日活動的功績。這樣來看,如果說台灣神社可以「象徵台灣」,這究竟是台灣人民的台灣,還是日本殖民者的台灣,不言可喻。

而重建後的高士神社,更已成為日本右翼憑弔因日本軍國主義動員而犧牲的「英靈」、美化侵略戰爭的地點,二戰時同樣受到日本迫害和利用的台灣人,又如何能與日本右翼「攜手創造」對立於台灣人民的歷史?

事實上,《薰風》不僅是從側面報導台灣的神社遺跡而已,他們更直接參與在重建神社的工程中。高士佛神社管理委員會總幹事李安琪便透露,《薰風》主編姚銘偉通曉日語,是佐藤健一的好友,佐藤到部落時經常透過他來進行翻譯溝通。而姚銘偉除了曾以個人名義資助高士神社協力會,日前高士神社對外募資翻修神社屋頂,《薰風》也捐獻了一萬元台幣。

《薰風》的發刊詞說,台灣對日本的感情,「是承襲自戰前世代,且早已內化到台灣人基因裡的本能」,又提到日本「與那國島」的存在,顯示離台灣最近的國家,並非中國,而是日本。由此可見,《薰風》不僅在高士神社的重建上,和日本李友會、日本右翼形成微妙的合作關係,在意識形態上,更以「親日、戀殖、拒中」的政治立場,和日本右翼「聯台制中」的戰略一拍即合。

「日台一體化」趨勢

在高士神社重建爭議中,同樣引人注目的是屏東縣政府的動向。高士神社位處的「野牡丹神社公園」,是2009年莫拉克風災後牡丹鄉公所規劃的。李德福受訪時提到,鄉公所過去一直有意重建神社,所以保留了神社的基座和遺址,但因為找不到原本的設計圖,只做了神社外圍的保護體。李德福說,直到後來耆老結識佐藤健一,佐藤在日本打造出木製神社,運送到高雄港,而高士社區發展協會則負擔了運送和興建的費用。

2015年8月高士神社重建完成,日本李友會事務局長柚原正敬、佐藤健一、屏東縣文化處長吳錦發和牡丹鄉長陳英銘都出席了揭幕儀式的剪綵,吳錦發表示,對於佐藤健一「發了這麼大的悲願」重建神社,他感到「非常安慰」,並用日語向日本人道謝。陳英銘也說,感謝日本朋友的資助和努力,才讓歷史遺跡重現。

而伴隨著高士神社的重建,屏東縣文化處去年11月卻拆除了牡丹社事件交戰地點──石門古戰場的「澄清海宇還我河山」紀念碑文。縣府聲稱要還原「西鄉都督遺蹟紀念碑」原有歷史樣貌,所以拆下國民政府來台後覆蓋的「澄清海宇還我河山」,未料拆下後才發現,日本殖民時期的原碑文已經不在底下。縣府文化處在召開文資審議委員會討論後,決定重造日本殖民者最初立下的「西鄉都督遺蹟紀念碑」,以「恢復歷史原貌」。

荒謬的是,西鄉都督遺蹟紀念碑是日本殖民者當時為表彰自己征台勝利的光榮而建,屏東縣政府卻決定從殖民者的立場「還原」紀念碑,這就跟高士部落和台灣親日派支持重建高士神社一樣,予人歷史顛倒和價值錯亂之感。

屏東縣文化處將石門古戰場紀念碑上的「澄清海宇還我河山」文字刨掉,才發現日據時期的「西鄉都督遺蹟紀念碑」字樣已經不在,文資審議委員會討論決定復原。(攝影:王顥中)

其實,放大視野來看,近年台灣各地方政府都在再造日本神社,包括桃園神社、新竹神社的整修活化,台東鹿野神社及屏東高士神社的重建等等,台中市長林佳龍也喊出要重新豎立台中公園的鳥居,「重拾城市光榮」。更令人難以察覺的是由政府和民間共同帶起的重修日本殖民建築的風潮,例如台北有「樂埔町」、「齊東詩舍」和新近落成的「新北投車站」;台中有日據時代警察宿舍改建而成的「台中文學館」;台南有「八田與一紀念園區」、「林百貨」等等,不可勝數。

台灣日裔學者傅琪貽認為,前總統馬英九雖然也非常親日,但蔡英文執政後,日台關係幾乎已經超越「親日」的階段,朝向「日台一體化」的趨勢發展。她指出,近年來台灣的飲食、商店、街道、電視節目都愈來愈日本化,整個台灣充滿日本的氣息,民進黨一邊復興日本文化,一邊推動「去中華民國化」和「去中國化」,加上日本李登輝之友會等右翼的介入,以及台灣對抗中國大陸的態勢,促使日台愈來愈融為一體。

然而,在皇民化時期,日本政府也曾施行「內台一體」的方針,強制台灣人參拜神社,聲稱台灣人也是「皇國臣民」,真正目的卻是為了動員殖民地人民充當侵略戰爭的人力資源。弔詭的是,在台灣脫離日本殖民70多年後,台灣卻又開始重建神社,歌頌日本殖民統治,與日本右翼互通聲氣…。

從NHK訴訟案到高士神社的重建,更早的高砂義勇碑與近期的八田與一像,台灣人的歷史記憶儼然已經成為各種政治勢力爭奪詮釋權的戰場。當「轉型正義」已是台灣政治場域中的顯學,過去國民黨透過黨國威權統治下的措施也都開始被一一清算檢討,面對此前日本殖民的歷史,如何承繼日據時期遭歧視壓迫卻堅決反抗的台灣人的立場,清理日本殖民所遺留下來的精神、思想和文化的創傷,便是生活在這個島嶼上的人們,找回真正的「主體性」的必經之途。這不僅只是一個歷史的問題,也攸關到台灣的未來。

責任主編: 

工鬥大雨中繞行立院 籲臨時會勿排審「修惡法案」

$
0
0
2017/06/14 12:00:00
苦勞網記者

立法院今天(6/14)上午排定全院委員談話會,決定下午是否召開臨時會與議程,民進黨團提案預計在臨時會中處理年金改革與前瞻條例草案。工鬥則在同一時間,率全台多個工會團體在立法院外繞行抗議,籲立院勿排審「修惡法案」,強調修惡非改革,並一一檢討蔡英文執政以來的勞動政策,批評蔡英文政府「全面執政,全部跳票」。

工鬥成員陳姳臻表示,民進黨全面執政後,立法院已經過三個正式會期,期間砍了勞工七天假、長照政策持續空轉、對於沒保障的年金政策也缺乏反省,還要再修惡,甚至在蔡英文執政剛滿周年時,又有立委連署要再修《勞基法》,提高整體工時。未來民進黨將主導召開三次臨時會,鑑於過去種種法案修惡的經驗,難保民進黨不會在臨時會上硬闖通關修惡《勞基法》與《勞保條例》。

工鬥批評民進黨選前有關「長照」、「年金」與「工時」等政策都跳票,成了「鬼牌」。(攝影:王顥中)

三名工會幹部上午頭戴小丑面具,身上扛著「長照」、「年金」與「工時」的三張「鬼牌」,工鬥團體強調,蔡英文在選前做出的承諾,選後一遇到資方壓力就全部髮夾彎,選前的支票全變成了鬼牌。

陳姳臻痛批民進黨團過去一年中曾用一分鐘把「砍七天假」的修法案送出委員會,在勞工兩次絕食抗爭下才退回,「但退回也是假的,沒隔幾天在柯建銘主導下又再度出委員會強過...」。一例一休上路後,勞動部用「輔導期」持續拖延,至今都還沒真正落實,綠委就連署要開放工時銀行制、加班費要核實計算,結果蔡英文承諾選後降低工時,但工時不斷沒下降,因為七天假被砍,反而還提高,「民進黨遇到資方壓力就修惡,越改越爛工資越來越低!」

此外,蔡英文在選前提出「長照2.0」,承諾提供普及、全民用得起、優質的服務,然而,工鬥團體指出,蔡英文選後非但沒有扛起照顧責任,反而繼續丟給家庭與移工,近期更預計修法引進財團經營長照市場,讓照顧服務市場化。新竹縣產業總工會理事長詹素貞更批評,選前蔡英文說要編列300億的預算挹注長照,選後砍到不到180億,缺口是用遺贈稅、菸稅來補充,這些都是不穩定的機會稅,抽菸人口六成是中低所得,蔡英文不跟財團徵稅,卻用調漲菸稅來挹注長照,是再度剝削受薪階層。

新北市產業總工會理事長洪清福指出,在一例一休上路前,許多雇主長年違反《勞基法》,修法後勞工覺醒開始要求依法給付加班費,但雇主不但不願意守法,反而要求政府開小門,勞動部也同意休息日加班可以換補休,但是補休對價並不平等,加班費是1.33、1.66,補休是1:1,而且超過時間沒休的話,假就沒了。

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組織部主任林柏儀批評,蔡英文政府全面執政一年來,勞工團體到總統府、行政院、立法院陳情無數次,但民進黨很清楚是站在資方立場,「遇到資方壓力就轉彎,對勞工聲音則不屑一顧,直接輾過去」,林柏儀強調,面對這樣的政權,勞工必須要堅持抗爭,組織團結起來才能扭轉命運。

責任主編: 

投資客放話驅離日日春 學者憂文萌樓恐成空殼

$
0
0
2017/06/14 12:00:00
苦勞網記者
苦勞網記者

最高法院日前判決妓權團體日日春協會得遷出文萌樓,5月底日日春到北市府陳情,要求文化局介入徵收未果,買下文萌樓的投資客林麗萍近日向媒體表示本週將強制驅離日日春,學者憂心長期進行老公娼館的保存經營的日日春若被遷出,房子將徒留空殼,日日春也再度呼籲文化局應立即徵收。

市定古蹟文萌樓外觀。(攝影:陳逸婷)

5月31日,在市議員李慶元召開的協調會議上,北市文化局副局長田瑋與日日春一同針對文萌樓徵收可行性問題進行討論。會中,日日春認為去年(2016)最高法院在對屋主林麗萍向北市府提起之行政訴訟的判決中,已經明顯點出《文資法》對於「古蹟保存」的標準,例如在第24條當中便指出「因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所指定之古蹟,其使用或再利用應維持或彰顯原指定之理由與價值」,若未達成前述提到的「應維持或彰顯原指定之理由與價值」的條件,即有可能符合28條的「管理不當」。

當時,法院判決已經針對林麗萍繳交管理維護計畫的不適格,認為是違反了《文資法》精神,法院說道「古蹟所有人自始未提出管理維護計畫,等同從未對於古蹟進行管理維護工作,同樣會造成古蹟滅失或減損價值之風險...」,此語便彰顯了林麗萍「管理不當」之處。

去年的法院判決言猶在耳,這次的協調會上,會議結論中文化局態度仍然模糊,雖然要求在文化局與屋主「協商購買」期間,暫不執行強制排除佔用(指暫不強制排除目前在經營文萌樓的日日春),但就算屋主執意不接受價購,且堅持要強制驅離日日春,文化局仍然不能立即徵收,仍然要走三階段方案:「未改善者,文化局逕為管理維護、修復、並徵收代履行所需費用,或強制徵收」。

後續,文化局在6月8日到文萌樓進行訪視會勘,要求屋主兩個月內改善屋況,但日日春不滿地表示,文化局其實只是重跑一次過去已經跑過的三階段程序,已經跑過的程序不斷重複,卻遲遲不表態,日日春批評文化局根本是「默許」林麗萍在這個「限期改善」的期間之內可以先聲請強制執行、要求日日春搬遷。

而林麗萍的確也正打算這麼做。6月8日,與北市府至日日春會勘同日,林麗萍便透過代表向媒體表示「下週強制驅離日日春協會後,就可以依文資委員報告立刻改善」,而林麗萍說的下週,也就是本週。日日春強調,文化局對林麗萍提出限期改善屋況的要求仍然停留在「硬體」的維護,若運動主體遭到驅離,便是喪失古蹟核心價值,日日春認為文化局已經充分具備徵收文萌樓的要件與合理性,也替文化局考慮過「徵收可能性」,例如如果考慮徵收的土地所有權問題,文化局能夠透過向土地所有人台灣銀行租用的方式達成。

曾擔任文萌樓古蹟修復工程計畫主持人的台大城鄉所退休教授劉可強表示,古蹟保存必須要活化,而不是只保存一個空的殼子。文萌樓在被指定為古蹟時,日日春就已經長期進行老公娼館的經營,被指定時的使用單位通常就是最佳單位,應該要能繼續經營使用。劉可強以第一個市定古蹟紫藤廬為例,紫藤廬在指定古蹟後,便由原屋主繼續利用,這涉及到古蹟價值的定義與詮釋,應該要讓原使用單位繼續經營使用,否則房子就會剩下空殼。

面對即將可能到來的強制執行,日日春表示,會在文萌樓待到最後一刻,6月份文萌樓開放時間為下午1點到晚上9點,邀請民眾到文萌樓見證活古蹟。

失去妓權運動主體的文萌樓,還是文萌樓嗎?圖為文萌樓內展示的攝影作品。(攝影:陳逸婷)

公娼運動時期留下的合影,以及公娼阿姨的衣物,都象徵著這個歷史歷程的重要價值,日日春假如被驅逐,還有誰能恰當地「維護管理」這些歷史軌跡?(攝影:陳逸婷)

責任主編: 

世新大量解聘兼任師 700師生連署抗議

$
0
0
2017/06/14 12:00:00
苦勞網特約記者

各大專院校兼任教師接連爆出解聘潮,繼淡江大學、交通大學之後,世新大學也傳出有近50名兼任教師遭不續聘,引發高教工會和學生團體強烈抗議。世新大學勞權小組近日發起連署反對校方解聘兼任教師,至今已有超過700位師生連署響應,今日(6/14)世新師生也在校園內發起聲援行動,要求校方停止惡意辭退兼任教師,保障教師工作權,並強調學生受教權不容打折,反對學校惡化教學品質。

世新大學社發所的專任教師陳信行也前來聲援。(高教工會提供)

受教育部將兼任教師分成「有無本職」切割適用《勞基法》影響,多所大學校方為減少人事成本支出,紛紛大量不續聘「不具本職」的兼任教師。今年(2017)四月,世新大學校長吳永乾才表示兼任教師續聘與否,將由系上送教評會審議,不會以財政判斷;但到了今年六月,世新校方卻向近50名兼任教師發出「不續聘通知」,聲稱基於「開班數與開課結構調整」,要將不具本職的兼任教師解聘。

目前已知被解聘的兼任教師,遍佈於中文系、英語系、通識中心和體育室等單位。多元文化學程兼任教師郭耀中表示,他是世新這一波「不具本職」解聘潮的受害者之一,即便他任職長達七年,也被校方無情的解聘。郭耀中認為,解聘兼任教師、進一步惡化全體教師的勞動權益和學生的受教權益,已經和世新創辦人成舍我的理念大相逕庭。

世新勞權小組為反對世新大量解聘兼任教師,近日發起連署活動,至今已有超過700位的師生加入連署;勞權小組強調,世新為排除兼任教師所提出的「課程調整」並不合理,過去五年來,校方已經少開近300堂的課程,嚴重影響學生的受教權。

今日世新勞權小組、反教育商品化聯盟與高教工會等勞權團體也在校內發起抗議。勞權團體先是前往舍我樓的第二行政中心,要世新副校長出面回應為何不續聘兼任教師,但副校長並未現身;聲援團體再前往行政大樓向教務處要求提供校內遭不續聘兼任教師的完整名單,教務長郭昱瑩先是表示將有95位兼任教師將續聘,但不清楚被不續聘的有幾位。隨後,教務長承諾將在一小時內查閱後提供,但最後還是沒有給出名單。

世新校方表示,兼任教師隨學期結束而聘約終止,到目前也有95位不具本職的兼任教師得到續聘,同時未來也將補充27名專任教師,沒有不聘未具本職兼任教師。然而,勞權小組認為,校方聲稱兼任教師一學期一聘,正是將兼任教師當成用完即丟的「免洗筷」;校方也沒有正面回應近50位不具本職兼任教師遭解聘的問題。勞權小組呼籲校方全面回聘遭不續聘的兼任教師,否則「對於教師工作權與學生受教權都會是深重的傷害」。

遭不續聘的兼任教師郭耀中認為,校方大量解聘兼任教師,已和世新創辦人成舍我的理念大相逕庭。(攝影:張宗坤)

建議標籤: 
責任主編: 

亞泥爭議延燒 環團號召625上街遊行

$
0
0
2017/06/15 12:00:00
苦勞網記者

《看見台灣》導演齊柏林不幸罹難後,生前的一句感慨「亞泥,比五年前我拍看見台灣的時候挖更深了」,使得遠東集團亞洲水泥在原保地上進行大型採礦的爭議再度浮上檯面,而今天(6/15)地球公民基金會與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等環保團體也召開記者會,公布已有超過20萬人連署撤銷亞泥的展限許可,環團除呼籲經濟部撤銷許可外,也呼籲立法院立即將《礦業法》排入臨時會進行討論,並號召太魯閣居民和民眾6月25日走上街頭,從行政院遊行至總統府,對蔡政府的無所作為表達抗議。

地球公民基金會顧問蔡中岳以蛋白與蛋黃來比喻礦區的定義,批評徐旭東玩文字遊戲。(圖片提供:地球公民基金會)針對外界批評,昨日亞泥刊登廣告宣布將縮減四成「礦區面積」,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今日出席遠東銀行股東會時更表示自己很「愛台灣」、已經「很讓步」。然而,地球公民基金會顧問蔡中岳批評徐旭東不過是在玩文字遊戲,他用荷包蛋來比喻礦區的定義,蛋黃的部分是可供實際礦業使用的「礦業用地(185公頃)」,而蛋白部分是礦區面積(399公頃),這當中亞泥所縮減的四成礦區面積,大部分是位於可用的礦業用地之外,也就是本來就不可使用的蛋白區,縮減了蛋白區,繼續挖蛋黃區,無助減輕對環境帶來的危害。

導演齊柏林過世後,一句「亞泥,比五年前我拍看見台灣的時候挖更深了」使亞泥爭議再度受到社會注目。(圖片來源:多羅滿賞鯨;攝影:齊柏林)此外,立委林淑芬在記者會上表示,經濟部核准的亞泥展限除了應該按照《礦業法》第31條徵得各機關同意、評估是否妨害公益外,更應按《原住民族基本法》第21條取得當地太魯閣族或部落同意;不僅如此,由於礦場位於山崩與地滑地質敏感區,也應該要根據《地質法》第8條,進行基地地質調查及地質安全評估,林淑芬強調,經濟部要在符合以上所有法規要求後,才可以核准亞泥的展限許可,否則就是「違法」核准,行政院按現行法令規定本應依法撤銷,與後續《礦業法》的修法完全無關,呼籲行政院立即撤銷展限許可。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秘書長謝孟羽則提到,蔡政府與行政院明知展限違法,卻沒有任何積極作為,不斷回避民間的質疑,不僅如此,執政黨在《礦業法》的修法方面也沒有提出明確的時間表,痛批蔡政府根本是「玩假的」,然而經過了四十年的開採,當地族人沒有辦法「再等二十年」。因此,環團召集民眾與太魯閣族人6月25日一同上街要求撤銷亞泥的展限許可、立法院臨時會立即排案審查《礦業法》,並承諾年底前完成修法,也要求行政院提供政院版的《礦業法》修正草案供民間檢視。

責任主編: 

卡達外交危機的前因後果

$
0
0
2017/06/16 12:00:00
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南方國際編譯團隊成員
譯者: 
苦勞網記者

【譯按1】6月初,卡達爆發外交危機,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林與埃及等海灣國家接連宣布與卡達斷交,各國除了驅逐卡達大使,也對卡達發布貿易與旅遊禁令。沙烏地阿拉伯陣營批評卡達和國營半島電視台與伊朗之間的合作關係,並指控卡達資助恐怖組織,然而卡達否認這些指控,並自陳向來與美方合作反恐以及打擊伊斯蘭國。

沙烏地阿拉伯等國以「反恐之名」與卡達斷交,並透過各自的媒體發言,雙方各說各話,本篇文章作者整理了雙方陣營之間長期以來的矛盾與緊張關係,也指出了美國新上任的川普政府在這當中扮演的關鍵角色,有助於讀者進一步了解卡達的外交危機背後,中東區域各陣營之間的張力與角力。

與卡達斷交的國家示意圖。(圖片來源:維基百科;後加上中文)

卡達的外交危機並非最近才有,而是多年累積下來的結果。

沙烏地阿拉伯與卡達之間、長期處於不穩定狀態的關係,可以回溯到1992年,一次造成兩位卡達士兵以及一位沙烏地阿拉伯軍官死亡的邊界衝突事件;1994年,葉門內戰中,卡達又因支持要求獨立的南葉門而與沙烏地阿拉伯站在對立面;1995年,卡達反對將沙烏地阿拉伯任命為海灣合作委員會(GCC)秘書長的協定,卡達因此被迫離開會議室,更放話威脅要抵制委員會的所有會議。

卡達與鄰近的巴林,則是長期受侯瓦爾群島的衝突所影響,使得這兩個國家亦陷入緊繃的局面——1986年,戰爭曾一觸即發,後因沙烏地阿拉伯的干涉而被避免,一直到1997年,卡達與巴林兩國才建立了外交關係。

埃及方面,則在1994到1996年之間與沙烏地阿拉伯進行情報合作,透過集團結盟尋求雙重政變的可能性:不只針對卡達新的伊斯蘭領袖Hamad(現任伊斯蘭領袖的父親)也針對統治家族「Al Thani」。但在政變的最後的一刻,遭軍官洩漏。卡達立即向美國求援,並與華盛頓簽署一份安全條約(華盛頓在由卡達資助其後勤的區域中擁有一個大型軍事基地)以換取「卡達政治角色的自由」。

卡達試圖加深與埃及反對派——穆斯林兄弟會2——的聯繫,來作為反抗的方案,這變成一種策略性的合作。在埃及第二任總統Nasser的統治下,穆斯林兄弟會逃離埃及並在海灣國家中取得了優勢地位,他們在沙烏地阿拉伯發展了教育課程並建立海灣區域的教育與健康機構。與其合作是很自然的,不過卡達做的不只如此,更與其主導的重要人物例如Sheikh Yusuf al-Qaradawi等人進行政治合作。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過去對於政治角色沒有太大興趣,即便成為中東區域的經濟中心和財富集散地,阿聯也從不扮演主要的政治角色。不過,在過去的6年中,區域與其地緣政治圖譜有所改變,而阿聯也因此在政治上變得至關重要。

這個變化與巴勒斯坦政治家、議會成員Mohammed Dahlan有關,在他否決了巴勒斯坦總統Mahmoud Abbas的國家計劃並指控其貪腐行為後,便遷至阿聯的阿布達比,Dahlan提出一項稱為「不受穆斯林兄弟會影響的中東」的政治方案,並成功地遊說阿聯的權力核心人物Mohammed bin Zayed接受這個方案。阿聯時期的Dahlan為沙烏地阿拉伯等國陣營未來要提出的阿拉伯政治方案埋下了種子。

敵對陣營與媒體爭奪戰

過去的20年間,卡達創造了龐大的媒體與制度版圖,使它與美國聯繫起來並且在中東區域與國際間扮演關鍵的角色,像是杜哈宗教對話中心(Doha Center for Interfaith Dialogue)、美國穆斯林對話會議(Muslim-American Dialogue Conference)、薩班中東政策中心(Saban Center for Middle East Policy),以及許多其他企業,和大型媒體工具,當中又以知名的「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 Media Network)所經營的媒體網絡為主。不僅如此,卡達還對教育機構進行大量投資,吸引以政治學為專長的國際大學在卡達建立分校,建置阿拉伯研究中心與政策研究,這些機構對於阿拉伯世界的學者、研究者和多數的研究生產者造成重大影響。

在1995到2015的幾年間,卡達將自我標榜為「政治伊斯蘭」,並與土耳其和蘇丹的伊斯蘭主義者密切互動、並且與在突尼西亞發生的人民革命站在同一陣線。這也是半島電視台在對所有阿拉伯世界的反對運動建立政治支持網絡後,所想要經營的方向——透過人們熟知的電視螢幕來達成。卡達將自身跟阿拉伯之春連結,使她與伊斯蘭主義者崛起的命運相連、共同分享好與壞。這也確實發生了。2011年,卡達的希望隨著阿拉伯之春和所伴隨的希望而升起,然而這些希望很快地隨著在埃及、葉門、突尼西亞和利比亞等地革命運動的失敗,而成為泡影,卡達也共同承受了這些失敗的惡果。

過去的兩個月內,沙烏地阿拉伯與阿聯透過他們的媒體工具對卡達進行猛烈攻擊,根據巴林外交部的發言,這是為了阻止卡達以「煽動媒體」來支持伊朗。巴林是一個以什葉派教徒為多數、卻被遜尼派家族所統治的國家,她指控伊朗從2011年開始介入其內部事務,並煽動其人民反對統治者。2014年,這三個國家便召回了她們在卡達首都杜哈的外交大使,要求卡達停止支持伊斯蘭團體——特別是穆斯林兄弟會。

出人意料地,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宣布「海灣國家說他們會與資助極端主義者的國家劃清界線,而所有的證據都指向卡達」,又在推特上提到:「或許這就是終結恐怖主義夢魘的起點!」即便美國在卡達擁有中東地區最大的軍事基地,有大約一萬名美國士兵和美軍指揮官辦公室,也避免不了前美國前國防部長、前中情局局長Robert Gates召集一次針對卡達與穆斯林兄弟會之間的關係的討論,並提到如果卡達持續支持穆斯林兄弟會,就會失去在其境內的美國軍隊。在這個討論會上,共和黨外交委員會主席Ed Royce表示3,如果杜哈不改變其作法的話,議會已經準備好將卡達境內的美軍撤離到中東區域的其他國家。

此刻,在各陣營間出現的和諧與共識展現了它們想要與阿拉伯和許多國際派系——齊心協力圍攻卡達、其盟友如穆斯林兄弟會,還有哈瑪斯——的意圖。自從川普造訪阿聯之後,產生的巨大轉變是,阿聯可以說服新任美國政府,卡達支持恐怖主義以及世界最激進的武力團體,包含哈瑪斯、努斯拉陣線和其他團體。好幾個禮拜以來,媒體不斷釋放卡達的負面消息,兩週前美國政府告訴卡達,他們必須將哈瑪斯驅逐出杜哈並且停止支持穆斯林兄弟會的活動。卡達為此告知哈瑪斯現在區域正在變化而沒人能夠保護你,在其提議下,哈瑪斯得試圖提出一個新的務實的方案。

6月9日,位於南加薩走廊的巴勒斯坦民眾上街示威聲援卡達。(攝影:Ibraheem Abu Mustafa/Reuters)

Understanding the Qatar diplomatic crisis

The Qatar diplomatic crisis is certainly not the product of the current phase, but of many years. The relations between Saudi Arabia and Qatar have been unsettled for years, and their relations reached to a border fighting that killed two Qatari soldiers and a Saudi officer in 1992. In 1994, Qatar stood against Saudi Arabia in the war in Yemen, where Qatar supported the demands of secession of the south Yemen. In 1995, Qatar also opposed the appointment of Saudi Arabia as secretary-general of the Gulf Cooperation Council (GCC), forcing Qatar to leave the conference room, threatening to boycott the council's sessions altogether. Qatar's relations with neighboring Bahrain also have always been beset by the conflict over Hawar Islands, which have plunged the two countries into a conflict that could have triggered a war in 1986 but Saudi intervention prevented that war. Qatar and Bahrain did not enjoy full diplomatic relations until 1997.

Saudi Arabia and Egypt sought within intelligence cooperation in 1994 and 1996 to support a double coup not against the new Emir "Hamad" (the father of current Emir) but also against the ruling family "Al Thani" by supporting a tribal alliance loyal to Saudi Arabia.But in the final hours before the coup d'état, it was revealed by an officer. Qatar immediately summoned The US, which had a simple air base to monitor the no-fly zone in Iraq, and held a security pact with Washington under which Washington owns a large military base in the region that Qatar finances its logistics in exchange for "Freedom of the political role for Qatar".

Qatar has sought to strengthen its links with the opponents of the Egyptian authority, such as the Muslim Brotherhood, as a form of resistance. This became a kind of strategic cooperation. The Muslim Brotherhood since they fled Egypt under Nasser's role has a good position in the Gulf states. They developed the educational curricula in Saudi Arabia and established the educational structures in the Gulf and the health structures. It was natural to cooperate with them, but Qatar went beyond cooperation in these specialized fields to a kind of Political cooperation where Qatar hosted important people like Sheikh Yusuf al-Qaradawi and many.

The UAE was not interested in being a political player as much as it was to be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Middle East economy and the place of the wealthy gathering in the Middle East without a major political role. Over the past six years, the region and its geopolitical map have changed and the UAE has become very much interested in being a key player, politically and a hub for the Middle East.

With moving of the Palestinian politician and parliament member Mohammed Dahlan to Abu Dhabi in the United Arab Emirates after bitter disagreements with Palestinian President Mahmoud Abbas over the Palestinian national program and accusations of corruption. Dahlan, has a political project "Middle East free of the Muslim Brotherhood" he persuaded the powerful man of the UAE Mohammed bin Zayed to adopt this project, which happened. Dahlan's presence in the UAE is the seed of an Arab political project that includes the UAE, Egypt and later Saudi Arabia.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Qatar has built a huge media and institutional empire that links it with the Americans as a key player and engine in the Middle East and internationally. Such as Doha Center for Interfaith Dialogue, the Muslim-American Dialogue Conference, Saban Center for Middle East Policy, and dozens of other initiatives, as well as large media tools, especially the Al Jazeera Media Network. This is in addition to the huge Qatari investment i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attracting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specializing in politics with branches in Qatar as well as the Arab Center for Research and Policy Studies, which has the first impact on Arab academics and researchers and the largest producer of research in the Arab world.

Qatar presented itself to the region and its people through a picture, which was during the years of "95-2015", and this picture emerged through which allied with "political Islam" and the close with the Islamists of Turkey and Sudan and allied with the popular revolutions that began in Tunisia and ended in Tunisia. It is also the picture that Al-Jazeera has built on the Qatari political support network of all the Arab opposition movements, through which the people have known through its screen.

Linking Qatari politics to Arab spring projects and the rise of Islamists in the region have led to a "temporary" twinning that make them to share gains and losses. This is precisely what happened. Qatar's shares rose in the Arab spring and the waves of hopes that reached the region in 2011, but these hopes soon evaporated with the decline of spring in Egypt, Yemen and Tunisia and its turmoil in Libya, Qatar also shared the decline and losses of the moment with its allies.

In the past two months, Saudi Arabia and the United Arab Emirates, using their media tools, have launched a major attack on Qatar in an attempt, according to the Bahraini Foreign Ministry statement, to stop "media incitement" and support of Iranian groups in the region. Bahrain is a predominantly Shi'ite country governed by the Sunni royal family, which has accused Iran since 2011 of interfering in its internal affairs and inciting the Bahraini people against its rulers. This was not the first attempt by Saudi Arabia, the UAE and Bahrain to move against Qatar. In 2014, the three countries withdrew their ambassadors from Doha, demanding that Qatar stop supporting Islamic groups especially Muslim Brotherhood.

But it did not stop there. In a surprise move, US President Donald Trump said: "They "the Gulf states" said they would take a hard line on funding extremism and all reference was pointing to Qatar," he added on Twitter. "Perhaps this will be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to the horror of terrorism!" Given that Qatar hosts the largest American base in the Middle East, which has about ten thousand soldiers from the US forces and the Office of the commander of US forces. That did not prevent Robert Gates, the former US secretary of defense and former CIA director, from declaring at a gathering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uslim Brotherhood and Qatar that Qatar risks losing the presence of US troops on its land if it continues to support the Muslim Brotherhood.

In the same rally, Ed Royce, chairman of the Republican Foreign Affairs Committee, said that Congress was ready to consider moving an important US military base in Qatar else­where in the Middle East if Doha did not change its ways.  This harmony and consensus among all parties in this time frame shows a great deal of concerted efforts among many Arab and international parties to besiege Qatar and those supported by Qatar such as the Muslim Brotherhood and Hamas.

What has strongly changed now after Trump's visit is the UAE's ability to convince the new US administration that Qatar supports terrorism and some of the world's most radical forces, including Hamas, the Nusra Front and others. For weeks, there have been media attacks on Qatar and two weeks ago the US administration sent Qatar a message that they must expel Hamas from Doha and stop supporting Muslim Brotherhood activity. Qatar informed Hamas that the region is changing and no one can protect you. There, Hamas tried to issue a new charter to be more pragmatic on the advice of Turkey and Qatar.

  • 1.譯注:翻譯成中文後,為讓文章閱讀流暢,我有對中文語句另做不影響原意的潤飾,並加上主、副標題。
  • 2.譯注:穆斯林兄弟會為一伊斯蘭人民運動團體,他們的信念是藉由伊斯蘭律法,並以「伊斯蘭作為解決方案」為基礎建立一種世界秩序(又稱哈里發)來擊潰西方自由主義。
  • 3.譯注:在這場名為「美—沙關係的挑戰與機會」討論會中,Ed Royce清楚表明,並援用埃及、沙烏地阿拉伯、巴林以及阿聯指出的「恐怖份子」就是穆斯林兄弟會和哈瑪斯陣營,而美方相當「關切」這些組織與卡達的關係。
責任主編: 

倫敦恐怖攻擊:是時候正視沙烏地阿拉伯了

$
0
0
2017/06/18 12:00:00
文學作家、政治評論家。著有《夢想的死亡》、《愛丁堡三部曲》等書。
譯者: 
南方國際小組成員
【編按】英國首都倫敦今年(2017)至今發生了三起恐怖攻擊事件,均被認為和伊斯蘭國(ISIS)或是伊斯蘭基本教義派有關。本文原文刊登於《Counter Punch》,作者認為,沙烏地阿拉伯政府所支持的瓦哈比主義(Wahhabism),正是伊斯蘭基本教義武裝集團的溫床。沙烏地阿拉伯卻能夠藉著和歐美等國的利益關係,維持其王權統治,以及國內惡劣的人權狀況。現在正是好好地來檢視並清算沙烏地阿拉伯和「恐怖主義」之間關係的時機。

本圖諷刺沙烏地阿拉伯在內的海灣國家替ISIS提供武器資金,祕密資助恐怖主義。(圖片:Shiitenews.org)

是時候誠實的談談瓦哈比主義(Wahhabism)了,這個特別由沙烏地阿拉伯(Saudi Arabia)所支持的意識形態,如何激化橫跨阿拉伯、穆斯林世界與西方的穆斯林們。英國的恐怖攻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無辜平民遭受屠殺與傷害,而這一次發生在倫敦。

美國、英國與法國政府再也無法讓人相信他們主張打擊恐怖主義與宗教極端主義的同時,還能向如同中世紀般統治的利雅德(Riyadh)交好(編按:利雅德為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回到2015年,在保守黨與自由民主黨的聯合政府時期,起初自由民主黨員要求進行一項關於資助恐怖主義的研究,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為了回報自由民主黨在議會中對敘利亞空襲的支持,因而批准該項計畫。就在倫敦恐攻幾天前,報導指出英國政府基於機密因素,可能擱置針對沙國參與資助恐怖主義的調查。有鑒於英國政府剛與沙國簽署價值35億英鎊的軍火出口許可,英國對該研究結果的隱瞞,也成了一項醜聞。

由於出手大方的沙烏地阿拉伯是英國軍火商的最大客戶,根據英國「反軍火貿易運動」(Campaign Against Arms Trade)指出,兩國軍火交易金額自2015年以來已達41億英鎊,沙國因此受到英國政府於外交與政治上的長期支持。但出售給沙烏地阿拉伯人的武器中,有些被用於葉門正在進行的戰爭,那些武力也成為戰爭與違反人道罪行的幫兇。

沙烏地阿拉伯也投資了數十億英鎊於利潤豐厚的倫敦房地產市場,正如眾人所知,錢能夠買到影響力,這也包括了政治影響力。我們得以從中分辨出明顯的偽善:英國在妖魔化在戰爭前線對抗中世紀遺毒(譯按:指前述的沙烏地阿拉伯)的國家,如俄國、敘利亞與伊朗,卻同時向沙烏地阿拉伯、卡達與其他波斯灣國家尋求商業利益,而在這些地區,國家支持的伊瑪目(編按:伊斯蘭宗教領袖)則經常對「判教者」與「異教徒」發表仇恨言論。

而至於沙烏地阿拉伯對西方的影響,近年來最令人憂慮的發展,便是利雅德正在透過贊助建造清真寺的方式,來宣揚那套完全不容於二十一世紀觀點,以及極端保守與虔誠的伊斯蘭教義詮釋。

2015年,德國現任外交部長加布里爾(Sigmar Gabriel)曾公開指責,沙烏地阿拉伯提供資金給經常推廣極端主義的清真寺。加布里爾在德國雜誌《Bild am Sonntag》的訪談中說:「是時候停止忽視了,我們必須向沙烏地阿拉伯講清楚。世界各地的瓦哈比清真寺,是由沙烏地阿拉伯所資助的。而許多對公共安全有威脅的伊斯蘭教徒,是從德國這些社區來的」。

宗教派別的意識形態與對七世紀反人道教義的遵從,加強了「王國即正義」的錯誤信念。我們所談論的這個國家,人民經常因犯法而受到儀式性地斬首、鞭打甚至釘死。光是在2016年,沙烏地阿拉伯就執行了154起死刑,其中許多都是非暴力犯罪。然而,那些自認為扛著民主與人權大旗的人,卻如奴隸一樣保衛王國及其野蠻的行徑。而這些邪惡作為長久以來早已是公認的事實。

讓我們釐清一點:英國長久以來與沙烏地阿拉伯結盟,受惠的僅有英國武器公司和股東而已。這毫無疑問是個不利於國家安全的結盟,也讓英國整體的政治聲譽跌入谷底。

英國在三個月裡接連發生三起恐怖攻擊、市民遭到殺害。為其外交政策所支付的代價令人難以容忍。最好的狀況下是一種認知不協調,但從最糟的角度來看,是一則天大的謊言。

西方各政府無法兩全其美。他們不能在期望打敗恐怖主義與保護市民的同時,又繼續拒絕掌握問題根源。不論對象是達伊沙(DAESH)、努斯拉(Nusra)1或沙烏地阿拉伯,這世界正面臨著一種惡意的意識形態,而這個意識形態近年來不斷牽引成長,現在已然成為不證自明的存在。我們究竟該拿它怎麼辦?

不論身在倫敦、莫斯科、巴黎或大馬士革,這都是人們共同擁有著在外活動不受到殺害的基本權利。而那些試圖否定這項權利的人,是人類的公敵,必須得到相應的對待。

不要誤會了:薩拉菲聖戰(Salafi-jihadi)2的領導者住在利雅德。

  • 1.達伊沙(DAESH)為伊斯蘭國(ISIS)的別稱。而努斯拉(Nusra)則是參與在敘利亞內戰中的武裝團體,前身為蓋達組織分支。
  • 2.薩拉菲聖戰(Salafi-jihadi),泛指一種伊斯蘭基本教義派的意識型態。包括蓋達組織在內,主張發起薩拉菲聖戰的組織經常被歸類為極端教派團體。
責任主編: 

亞泥展限爭議 環團點名張景森護航

$
0
0
2017/06/19 12:00:00
苦勞網記者

要求撤銷亞泥展限的連署目前已超過21萬人加入,地球公民基金會等環團今天(6/19)上午再赴行政院,要求立即撤銷亞泥的違法展限並盡速排審《礦業法》修法。環團點名政務委員張景森之前積極協助業者規避法律限制,痛批「不要再做手腳」。

環團要求行政院撤銷亞泥展限。(攝影:王顥中)

立委高潞·以用上午出席記者會表示,根據《原住民基本法》第21條,在原住民土地開礦必須踐行部落知情同意權,經濟部在核准亞泥開發前,應循《諮商取得原住民族部落同意參與辦法》的程序,取得當地太魯閣族或部落的同意,否則處分便是違法。然而,就在亞泥申請展限前,張景森卻在行政院召開了一場會議,用毫無效力的「會議結論」,把《原基法》的範圍限縮到新礦業權或新礦區設定,排除既有礦區的展限申請。高潞·以用表示,《原基法》的管轄權、解釋權都在原民會,痛批張景森濫權架空原民會,且曲解立法院三讀通過的《原基法》,破壞原住民族跟國家的信任基礎,並強調經濟部不能把一個「會議記錄」當成可以迴避《原基法》的法源依據。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秘書長謝孟羽表示,亞泥採礦區位於原住民保留地,採礦行為又明顯屬於資源利用行為、土地開發行為,應該得到部落的同意,但張景森在行政院開一場會,連行政命令、行政指導都不是,只透過會議記錄就規避法律,已經明顯違法。謝孟羽說,協會協助當地族人打了13年的訴訟,多年來政府「遇到財團腰就軟、雙膝就跪下來」,民國86年(1997)當時的台灣省政府本來明確說亞泥要做環評,環保署1999年及2000年卻推翻省政府的認定,改為只要礦業權展限不擴大用地範圍,就不用環評,從此舊礦場的展限都不需環評,亞泥也就免除了環評審查的義務。

謝孟羽強調,環團並非全然反對採礦,而是反對不必要的採礦,而且反對為了採礦特權把環保視若無物,政府應該挺起腰桿要求業者手法,遵行環評程序以及《原基法》第21條部落諮商同意權及相關法令要求。

地球公民基金會山林國土組專員潘正正表示,由於外界對於礦業有很大關注,行政院在壓力也有一連串對外回應,但卻始終迴避其在亞泥展限問題中扮演的角色,甚至堅持認定亞泥展限合法,只承認制度有問題、未來要修法。潘正正強調,行政院以張景森為首,積極為亞泥「喬事」、排除障礙、帶頭違法架空法律,「行政院、張景森不要以為自己可以置身事外,這個案子不只是不只放任財團走後門,更是破壞國家法治!」

地球公民基金會顧問蔡中岳表示,部落族人都對亞泥展限一事非常憤怒,假使政院本周沒有清楚答覆,或者再度認定亞泥合法,本周日(6/25)將動員太魯閣族人和民眾北上遊行抗議。

建議標籤: 
責任主編: 

漁工延誤就醫又險遭遣返 工會要勞動處落實法規

$
0
0
2017/06/20 12:00:00
苦勞網記者

今天(6/20)宜蘭縣漁工職業工會於宜蘭縣議會召開記者會,提出兩個外籍漁工在漁船上遭到雇主惡意對待的案例,要求政府落實法律規範,強化對外籍漁工的安全保護,並要求雇主履行契約,負擔對勞工照顧的責任,以及建立外籍勞工的就醫管道、提供友善的就醫環境。

2015年發生了印尼漁工Supriyanto受虐致死的案件,當時我們也在這篇報導中討論過在境外的漁場直接招募工人,而台灣相關法規約束力不足,所導致的「境外聘僱」問題。不過,即便是境內聘僱的漁工,也不一定就受到完整的勞動權保障,今天宜蘭縣漁工職業工會提到的兩個個案,就是在政府單位沒有積極作為的狀況下,造成的行政拖延以及延後就醫的問題。

桃園市群眾服務協會移工服務暨庇護中心主任汪英達說明個案在船上遭到的惡待。(圖片提供:宜蘭縣漁工職業工會)

桃園市群眾服務協會移工服務暨庇護中心主任汪英達表示,5月初,一位菲律賓籍漁工M在工作中遭雇主攻擊,險遭推入海中,奮力掙扎得以脫險,上岸後打1955專線向宜蘭縣勞工處申訴,要求安排轉換雇主,然而案件卻拖延一個多月後,直到6月14日才召開協調會,造成勞工身心承受沈重壓力。對此,宜蘭縣勞動處今日坦言,5月初確實有收到申訴,不過,僅強調M目前僅希望轉換雇主,已經聯絡仲介協助處理。

漁工W在醫院待診。(圖片提供:宜蘭縣漁工職業工會)另一個個案則是印尼籍漁工W的案子,宜蘭縣漁工職業工會秘書長李麗華表示,漁工W去年4月就開始有流鼻血症狀,去年由仲介帶W去就醫時,醫生就告知是鼻咽癌,然而仲介卻沒有向漁工如實轉達,並讓W回船上繼續工作,直到今年6月不適發作,W再度就醫,發現已經是鼻咽癌第4期,然而此時仲介卻告訴W回國接受治療比在台灣治療好,勸說W辦理離境簽證,讓W「自願被遣返回國」,後續是工會理事長聽聞事件後介入,認為仲介沒有將漁工可以獲得的醫療保障如實告知,試圖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形同剝奪W的就醫權利,批評仲介侵犯醫療人權。

對上述事件,工會認為都是政府機關不作為、放任仲介哄騙漁工造成的問題,李麗華指出,當被診斷出鼻咽癌的漁工W再度就醫時,勞動處沒有代為聘請翻譯人員,使得漁工只能聽從仲介的片面說詞,再加上漁工的兄弟和妻子都透過同一仲介來台工作,不敢反對仲介意見,她認為若勞動處在一開始就協助漁工聘請通譯人員,便可減少漁工與仲介間資訊不對等的問題,卻直到工會介入施壓後,才出面承認本已受理解約驗證、今日才向工會詢問通譯人員的安排,並協助漁工的就醫需求。李麗華質疑,「如果工會沒有向勞動單位施壓,漁工權益受損是否無人過問?」

針對受到惡待的漁工M的狀況,李麗華也認為,主管機關並沒有在第一時間按照「加強外勞人身侵害案件業務聯繫與處理原則」來進行通報、安置、解約、安排轉換雇主等事宜,反而是以「仲介有提供服務的義務」為由,優先交給仲介處理,導致漁工面臨將近一個月的冗長過程——5月8日就向1955通報、通報後沒有被積極處理、5月23日找工會協助、6月14日才召開協調會,也讓漁工在這期間沒有辦法工作,承受多重壓力。

因此,工會認為宜蘭縣勞動處有行政處理的瑕疵,要求政府落實針對漁工的法律規範,強化對漁工的安全保護,同時檢視漁工的勞動契約,要求雇主確實履行、負擔對勞工的照顧責任,並建立勞工的友善就醫管道、提供雙語就醫手冊或通譯人員。

責任主編: 

燁元電子爆高薪低報、勞退扣薪 工會嗆:公司沒有一項是守法的

$
0
0
2017/06/22 12:00:00
苦勞網記者

位於桃園市中壢區的燁元電子爆發勞資爭議,有員工出面指控公司勞保投保長期高薪低報,且直接從員工薪資中扣除6%的勞工退休金,甚至加班費只有一小時70元,桃園市電子業產業工會今天(6/22)上午率數名員工前往公司抗議。

燁元電子員工痛批公司高薪低報、加班費短發違反《勞基法》。(攝影:王顥中)

根據工會現場提出的員工薪資單顯示,燁元電子員工每月的實領薪資,有一個「應領薪資+應加合計-應扣合計」的公式。「應領薪資」包含了底薪與全勤獎金等;「應加」則是伙食費與加班費;「應扣」則包含每月的勞健保費用,以及請假扣薪。

其中最明顯的違法部分,是在加班費的計算基數,竟然一小時僅70元,根據該張薪資單,員工一個月加班25小時,加總起來只領到1,750元加班費。而根據《勞工退休金條例》,勞工退休金應該由雇主負擔,每月提撥薪資6%至勞工退休金帳戶,燁元電子卻直接把這筆金額從薪水裡扣。

此外,燁元電子也有普遍的勞保高薪低報情況,曾在燁元任職的桃園市電子業產業工會理事賴奕材說,公司所有員工的勞保一概都只用最低級距21,000投保,他自己任職時月薪37,000,高薪低報的結果嚴重影響員工未來的退休金計算;另一位前員工鄭小姐,在燁元工作了兩年多,懷孕請產假後被公司資遣,而生育津貼、育兒津貼以及失業補助都是視勞保投保金額計算,高薪低報的結果導致他損失了近十萬元,追討無門,直呼「桃園市府一直催生,但是我們在家帶育嬰,都還要時時刻刻擔心家裡經濟負擔,這樣婦女要怎麼安心好好帶小孩?」

目前有6名燁元電子員工出面向資方爭取權益,根據工會計算,合計加班費、高薪低報等差額,每個人被公司短少發放的金額落在6-15萬元不等,6人總計50萬元。

工會批:資方無視《勞基法》

桃園市電子業產業工會理事長趙建輝痛批,燁元電子完全無視《勞基法》,從加班費計算、勞保投保、退休金提撥等,沒有一項是守法的,「簡直不可思議!這種公司憑什麼生存下去?」趙建輝表示,勞工用心血替老闆賺錢,卻受到這種待遇,他呼籲員工應該一同站出來,告訴老闆什麼叫勞工的團結,要老闆至少符合《勞基法》的最低要求。

工會上個月曾與公司進行一次勞資調解,公司認為工會的「薪資算法有誤」,至於6%的提撥從薪資扣除的問題則是,「勞資雙方認知落差」,賴奕材痛批,法律白紙黑字規定得清清楚楚,哪裡是什麼「認知落差」?質疑如果公司可以這樣說違法就違法,「《勞基法》還有什麼意義?」

工會秘書陳彥凱說,資方質疑工會的薪資計算方式,但又不提出自己的計算,根本毫無協商誠意,此外資方甚至反咬工會的「資料取得管道」,涉嫌竊取公司機密,但薪資明細本來就是依法公司應該提供給勞工的,「哪裡有什麼機密可言?」

燁元代表人鍾麗華今日也到場,並說要邀工會到公司裡面談,但遭到工會當面拒絕。陳彥凱表示,資方若有誠意,就該跟工會到市政府談,把該備齊的資料備齊。鍾麗華向媒體表示,有關於加班費計算以及退休金提撥的爭議,公司跟員工都有期約,加班費雖然是70元,但也還有其他津貼、配套,工會不能「斷章取義」單獨抽出來看,鍾麗華說,公司之後也希望能在市府或公正第三方的偕同下釐清爭議,「相信這之中都是誤會。」

根據薪資單,顯示燁元電子加班費僅70元,且勞退6%從薪資工扣除。(攝影:王顥中)

責任主編: 
Viewing all 3839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