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苦勞網
Viewing all 3837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台美國防產業論壇明登場 西方軍火販子齊聚高雄

$
0
0
2018/05/09 12:00:00
苦勞網記者

第一屆「台美國防產業論壇」明天(5/10)將在高雄登場,台美軍火商將齊聚高雄,本次會議聚焦在造船、資安與航太三大領域,其中特別是造船一項,由於台灣計畫推動國艦國造,國防預算推估高達4,000億之譜,也是此次論壇吸引各國軍火商前來搶食的大餅。

此次的會議脫胎自「美台國防工業會議」,從2002年開始每年在美國召開,由台灣軍方與大型軍火廠商出席與會,跟美方洽談軍售與國防相關事宜。在去年(2017)10月於美國紐澤西州普林斯頓大學召開的上一次會議中,台灣軍方提出未來要加強台美國防交流,希望改為每半年開一次會,輪流在台美召開,為了淡化官方色彩,由台灣國防廠商組成「台灣國防產業發展協會」,和美台商業協會簽訂合作備忘錄,維持「民間交流」的外觀形象。

然而,基於國防產業的特殊性,官/民間的界線並不若表面那樣單純,並不是名片上印著「XX協會」就說明與官方無涉。以台灣國防產業發展協會為例,剛剛在去年7月成立的這個協會,首任理事長是中信造船集團董事長韓碧祥,旗下會員都是過去在台灣軍方領軍下前往美國參與美台國防工業會議的重要成員,包含台灣國際造船公司、漢翔航空公司、中科院等等。此外,台灣國防產業發展協會祕書長朱旭明,本身也是海軍備役上校,並曾任職前國防部海軍司令部。

此次來台參與台美國防產業論壇的軍火商,包含美國的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雷神(Raytheon Company)與英國航太系統(BAE Systems)等重量級大廠,並由立方公司(Cubic Corporation)亞太區資深副總裁威爾辛斯基(Francis J. Wiercinski)領軍組成國防產業團來台。前天(5/7)產業團前往總統府接見(拜會)蔡英文,昨天與今天則分別參訪中科院、漢翔、中鋼、台船等本土廠商。

圖為2013年時任美國陸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的Francis J. Wiercinski中將在五角大廈發表講話。(來源:Wikimedia Commons)

格外值得注意的是,美方軍火商領銜人物威爾辛斯基此次雖然是以「民間」廠商副總裁身分出席,但他同時也是前美國陸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及美軍退役中將。1989年,美國為鞏固在巴拿馬運河的經濟利益並扶植親美政權入侵巴拿馬時,當時擔任上尉的威爾辛斯基便參與了12月20日入侵當晚的夜間作戰;2002年,美國藉口圍剿賓拉登並入侵阿富汗,當時已經升為上校的威爾辛斯基擔任了空中突擊部隊司令;2003年,美國以海珊藏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為由聯合西方多國攻打伊拉克,威爾辛斯基在這場戰爭中擔任了北部支援指揮官。

英國政府2016年發布歷時7年調查的《伊拉克戰爭調查報告》(The Iraq Inquiry),證實英美以「伊拉克存在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發動戰爭的理由根本是子虛烏有,不免令人質疑,包含威爾辛斯基在內的英美戰犯,為何時至今日都無須接受國際最基本的調查審判,甚至在退役後仍可安然走旋轉門至「民間」部門擔任副總裁,繼續兜售美國軍武至台灣?

此次來台軍火商名單

公司

人員

職稱

Cubic Corporation(立方)

Francis J. Wiercinski

亞太區資深副總裁

Raytheon Company(雷神)

Bradley D. Gerdes

台灣分公司總裁

Lockheed Martin(洛馬)

David Wei

台灣分公司副總裁

BAE Systems(英國航太系統)

Manohar Thyagaraj

台灣分公司總裁

Philip Gerogariou

工程策略副總裁

Rockwell Collins

Robert B. Moss

北亞銷售總監

AMS Group

Michael V. Perry

資深副總裁

Elbit Systems of America

Paul Cooke

資深總監

(資料提供:台灣國防產業發展協會) 

責任主編: 

敬鵬大火燒出市政難題 勞團、環團提解方 市府冷回應

$
0
0
2018/05/10 12:00:00
苦勞網特約記者

敬鵬大火發生近半個月後,消防員權益促進會、工作傷害受害人協會、台灣移工聯盟,以及地球公民基金會等環保團體,今日(5/10)共同來到桃園市政府前提出全面性的政策建議,希望透過勞動、消防、建築、環保等法令與局處的協調,防止工業工廠的「未爆彈」再對消防員、敬鵬勞工,乃至於全桃園市市民造成憾事。

環團、勞團齊聚在桃園市政府門前,為避免類似敬鵬大火案的重大案件再度發生,提出統整性的政策建議。(攝影:張宗坤)

4月底夜裡,位於平鎮工業二路的敬鵬工廠燃起了毀滅性的大火。火舌不但吞噬了廠區,迫使近500名移工連夜倉皇逃離,更奪走廠區四樓頂加鐵皮宿舍裡2位外籍移工車沙與帕努朋的生命。也有包含埔心分隊小隊長游曜陽等6名持續在第一線搜救的消防人員,因惡火而魂斷火場,再也走不出來。

然而,敬鵬大火絕不是只影響到廠內員工和拼命救災的消防員,後續造成的污水與空污,更會影響到桃園老街溪下游一帶的居民。敬鵬一廠主要製造的產品「印刷電路板」(PCB),在生產過程中,需要用到強酸強鹼與大量化學物質;此外廠內也儲存了2,000公斤的柴油。化學與易燃物質的管理、存放與運用一旦稍有不當,馬上就可能會引發波及附近民眾的公共危機。

事實上,環境危機確實發生了。根據桃園市環保局的後續環境污染監測,在距離約三公里外的老街溪鎮南橋測得了pH值3的酸性溶液,因消防廢水而死的魚隻更重達數十公噸,進而確定了這一場大火造成了重大的水體污染。為了防堵污染,桃園市政府也要求石門農田水利會和桃園農田水利會緊急關閉水門,以免農田與民生用水受到污染。

此外,另一群受到影響的則是敬鵬工業的勞工。5月1日,敬鵬工業遭到桃園市政府依據《空污法》、《水污法》、《毒管法》和《勞基法》等相關法令裁處300萬元罰鍰,並勒令敬鵬平鎮二廠、三廠全數停工,平鎮一廠、五廠部分停工。因為工廠停擺的緣故,敬鵬目前要求原廠區部分勞工轉往其他廠區工作,但這也造成了不少勞工反彈,包含通勤時間過長、薪資待遇被調降等。直到9日,敬鵬才開始召開員工說明會,並陸續提出調動補償和資遣方案。

雖然究竟是什麼原因引發了大火、誰該為大火負起最大責任,一切的真相都還有待調查。但至少可以確定的是:管轄一萬多間廠商的桃園市政府在法規管制方面,仍有不足之處,而曾多次違反多項消防、勞動與建築法規的敬鵬工業勢必得接受法律的制裁;顯然,敬鵬大火真正燒出的,是橫跨勞動與環保兩大領域的複雜社會問題。

勞工團體:勞工的權益不能被災害淹沒

這已不是消權會第一次送別殉職的消防弟兄。2015年的新屋大火造成6位消防員殉職,高等檢察署日前的不起訴處分書卻沒能解明大火當下的疑點,桃園市消防局也因此不必擔起任何責任。到了2018年的敬鵬大火中,又有6位消防員失去寶貴的性命,但市政府的第一個政治動作,卻是桃園市消防局局長胡英達請辭下台。

消權會秘書長朱智宇就認為,胡英達只是市府的代罪羔羊,但真正的問題應該是檢討為何消防員殉職。消權會理事鄭少書說,桃園市只有一千多名的消防員,但兩場大火就奪去了12名弟兄的生命,他們希望在接下來的調查會議中,桃市消防局能夠保障消權會實際參與調查的權利。

另一群犧牲生命的,是未能及時逃出火場的移工。移工盟發言人吳靜如指出,不論是2017年的矽卡大火或是2018年的敬鵬大火,因為宿舍就設置在廠區內,導致「這半年內就死了8位移工!」吳靜如批評,正如同矽卡的移工宿舍就在可燃性物質倉庫的樓上,敬鵬的移工宿舍不只是頂樓加蓋的違建鐵皮屋,宿舍的樓下也存放著大量化學物質和燃料。對移工來說,倘若廠區不安全,那不只會影響到工作,更會影響到居住安全,她因此主張「移工的宿舍必須與廠區分離」。吳靜如憤怒痛批,桃園市政府長期忽視移工,「所有的命都是命,而所有的命都應該被尊重!」

移工宿舍與廠區的過度靠近,造成移工生命安全上的危害。工傷協會專員劉念雲建議,應該透過消防、建管與勞動等局處的整合,全面改善宿舍安全性,她也認為必須要加強化學物的源頭管理,並向企業徵收經費來支應這套機制。

矽卡殉職員工阮文薦的哥哥阮文忠(右)表示,他希望市政府看見移工的處境,落實勞動檢查,更加重視移工的生命安全。(攝影:張宗坤)

環保團體:民眾對環境應有知情權

敬鵬大火燒出的污染,也得由桃園的居民承擔,環保團體特別強調民眾的「環境知情權」,亦即讓民眾和勞工清楚知道自己所在地的空氣、水質、地質等環境資訊,是否有發生潛在危害的風險的權利。環團也強調,環境資訊必須以親民、即時,適合移工、不同族群與不同障礙別的「簡訊」等形式傳播出去,讓所有人都能接收得到。

地球公民基金會專員吳其融指出,對於化學物質的管制,桃園市政府其實可以在「地區災害防救計畫」中加入「毒化物運作現況概述」,具體來說,就是在防救計畫中明載存放毒性化學物質的廠商的名稱與位置,並進行不同地理條件與風向吹拂下的化學物質「災害境況模擬」,讓民眾可以知道有風險的化學工廠是否就在住宅附近,並提早做好防災準備。

對於市府提出的空氣監測報告,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曾虹文強調,光是一天兩次測量上下風處的揮發性有機物濃度是不夠的,還必須告訴民眾的是:在距離工廠一定距離時,各種不同化學物質的濃度是多少。如此一來,市府才能有效規劃防災避難措施,民眾也才能有效預防、並避免在不知情的狀況下受害。

環境權保護基金會的研究員林彥廷則認為,桃市府除了應該重新檢討災害防救計畫,並納入「社區知情權」的概念之外,更應主動對可能遭受化學災害等工安意外的廠區周圍民眾發布「工安意外簡訊」,才能夠真正保障民眾的生命安全。

今日各團體提出的訴求,可以總結為:保障勞工勞動權益與生命安全,主動揭露並告知民眾環境資訊。公民團體希望市府派員收下陳情書,並親自對訴求做具體回應,但市府方面不願當面回應抗議民眾與記者,僅表示「請以發出的新聞稿內容為準」,隨即離去。

市府冷回應 民團不滿意

對於民間團體的建言,市府的後續回應可說是相對冷淡。例如,對於化學物質管制的問題,市府只說會發文建議中央擴大列管物質的範圍,「納入鹽酸、硫酸等腐蝕性化學物質及其他危害性物質,並建置化學物品的相關位置圖資」。

「事實上,我認為不一定是化學物質列管的問題。」劉念雲指出,目前台灣的《毒管法》、《職安法》、消防法規和公安法規都有對毒性物質的管制,只是每一套法規的管制物質不同,但常常會有重疊。她強調,更重要的可能是,在「前端」對化學物質的管理就出了問題,例如勞檢人員可能不知道如何管理不同法規管制的物質。此外,劉念雲也指出,就算要求中央主管機關擴大列管物質,可能也沒辦法防範意外發生時,不同物質交互作用所引發的意外和災難。以敬鵬大火為例,不少人都提到廠區內存放的「鹽酸」和「柴油」。

劉念雲說,真正的情況可能是,因為易燃的柴油造成鹽酸噴濺,使得消防人員被灼傷。但這種狀況是單單列管其中一項物質時設想不到的。因此她也呼籲,法令對化學物質的管理,應該是要求工廠對所有場內存放物質可能發生的交互作用情形做預防與模擬,不然列管終究會淪為「為了應付某一項法規就繳給主關機關另一張清單而已」。

近年桃園大火頻奪走消防員性命,消權會呼籲政府檢討消防員一再殉職的原因,並保障其參與調查的權利。(攝影:張宗坤)

而在環境權方面,林彥廷則認為,桃園市政府今天的回應提到「災防告警廣播服務系統」仍然與環團有點差距。首先,市府所揭露的環境資訊,與環保團體提出的民眾應知情的內容並不相同。再者,市府也未提到是否會以多國語言傳播此一訊息,也就無法保障到那些「收得到但不能理解訊息內容」的人們。最後,市府也沒有回應對於在防救計畫內加入社區知情權的訴求。

此外,市府還提到「外國人生活照顧服務計畫書」是否要包含「廠宿分離」的原則,實際上是中央主管機關在制定標準時的立法問題。吳靜如認為,雖然關於工廠與宿舍之間是否應保持距離,確實屬於中央勞動主管機關的立法權限,「難就難在狀況不明。」吳靜如說,事實上現在敬鵬工廠宿舍內部的中央空調系統構造不明,「到底二廠四樓跟三廠五樓之間有沒有連通,我們也不清楚。」

另外關於「移工於宿舍身亡是否職災」的問題,記者向桃園市勞檢處處長周賢平詢問後,他表示「市府已經認定本案為職業災害」,並說明只要勞工是在雇主提供的宿舍裡發生職災事故,勞檢處基本上就會認為雇主有管理職責,管理不當、發生意外,就是職災。

責任主編: 

【台美國防產業論壇】 場外小黨反購軍火 要顧內政

$
0
0
2018/05/10 12:00:00
苦勞網記者
苦勞網記者

台美國防產業論壇今天(5/10)在高雄召開,由於台灣國防涉及台海與兩岸等敏感問題,又碰上台灣近年來在勞動政策、年金社福等方面的內政動盪,本次論壇引起勞動黨、左翼聯盟等第三勢力政黨,以及勞動人權協會等團體的反彈,一早就動員至場外抗議,整個論壇就在場外的抗議聲浪中揭幕。

新政黨「左翼聯盟」在場外高舉「要民生、反戰爭」標語。(攝影:張智琦)

勞動黨副主席王娟萍上午率領數個工會與民間團體在論壇外高喊「不歡迎美國軍火商」、「要民生,不要戰爭!」王娟萍表示,台灣已經買武器買到渾身是債,政府面臨財務危機,喊了多年的長照政策始終推不出來,軍公教勞的退休年金都在縮水,育兒等社會福利政策也嚴重不足,政府應該把心力放在思考如何改善內政與台灣人民生活,而不是砸納稅人的錢討好美國,以鞏固自己的統治權力。

王娟萍批評,美方近期不斷施壓要台灣的國防預算每年再增加1%的GDP(從2%提高到3%),這一加就是1,500億的納稅錢,如果這筆錢可以拿來填補瀕臨破產的年金、改善社福制度,台灣現在很多社會問題都可以解決,人民生活也可以更安定,然而,政府卻寧願把錢掏給美國軍火商,不僅毀掉自己人民的生活,更將台灣推入更危險的戰爭邊緣。

甫成立的第三勢力政黨「左翼聯盟」今天上午也到場抗議,左翼聯盟中央委員林子文批評,過去都是台灣到美國採買武器,現在美國跑到高雄來賣,「我們終於抗議的到!」林子文強調,台灣年輕人普遍面臨經濟困境,買不起房、結不起婚、生不了小孩,政府還想拿人民稅金去買武器,希望這筆錢投入到社福和營養午餐,高喊「要民生、反戰爭,拚經濟、反軍購!」

左翼聯盟今日也特別在場外高呼英文口號:“USA: Dealer of Death. Arms dealer, Out ! Yankee Go Home! Don't vote for war! We want jobs! We want peace!”,直接嗆聲美籍軍火商。

其實,美軍火商不僅在台灣等銷售端遭到抗議,在美國本地至少從70年代起便遭受長年的批判,此外,美國聯邦稅收僅1%備用在民生的食物與農業方面,高達57%是軍事支出,用以研製更新的武器,也為人所詬病。

左翼聯盟成員林深靖今日也在場外表示,台美間的軍武交易,對台灣無益,只對美國有利,而且也不是一般美國人,是美國人當中一小撮軍火商的特殊利益。

勞動黨在召開記者會後派出代表前往會場門口陳情。(攝影:王顥中)

台灣國防產業發展協會秘書長朱旭明(右)出面接受陳情。(攝影:王顥中)

美國反戰團體Catholic Workers今年初在加州桑尼維爾的軍火商洛馬(Lockheed Martin)總部外抗議。這個抗議行動每月一次,自1970年代開始持續至今不曾間斷。(照片提供:倪慧如)

責任主編: 

【台美國防產業論壇】 台灣廠商搶單 爭入國防產業鏈

$
0
0
2018/05/10 12:00:00
苦勞網記者
苦勞網記者

今天召開的這場台美國防產業論壇,可以說是由「雙韓」在台美間穿針引線搭台的成果,代表美方的,是美台商會協會會長韓儒伯(Rupert Hammond-Chambers),台灣方面則是連續六屆擔任造船公會理事長、現任台灣國防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的中信造船集團總裁韓碧祥。

據了解,這場會議的源起最初就是由台灣方面積極向美方促成,希望美台商業協會每年在美國召開的「美台國防工業會議」能在加開為每半年一次,並拉到台灣來舉辦。台灣國防產業發展協會秘書長朱旭明表示,過去每年到美國開會,就只有少數台灣廠商代表能夠參與,拉到台灣來,目的是希望能夠捲動更多台灣廠商進入到國防產業的全球供應鏈當中。

台美國防產業論壇,左二為美台商會協會會長韓儒伯。(攝影:王顥中)

以台灣政府積極推動的「國艦國造」為例,一艘潛艦的製作工序與組成極為複雜,依難易度可分為「綠區」、「黃區」、「紅區」,最容易的「俥葉」、「燃料電池」等台灣有能力自製;而水中耐壓外殼,目前台船、中信造船等也結合包含原先製作石化廠耐高壓容器的等異業廠商,經技術協助或可達標;然而,真正技術核心關鍵的「紅區」,包含聲納、潛望鏡、武器、魚雷發射管等設備,則仍掌握在美方手中。然而,由於軍事技術的轉移需要經過美國政府的授權,因此比較可能的討論場合,還是下半年在美召開的「美台國防工業會議」。

今日論壇上的發言,多環繞在台灣政策環境以及本土廠商的技術能力如何適應國際國防產業鏈,以增加未來接單能力。例如英國航太系統(BAE Systems)工程策略副總裁Phil Gerogariou便表示,由於國防設備為避免風險一般很難找第二供應商,台灣若想進入產業鏈應放眼未來,優先擔任第一供應商。「現在開戰是用坦克飛機,但未來需要的是長程精密打擊武器,多領域制壓工具,甚至外太空攻擊器械…」,Phil Gerogariou表示,這些是次世代戰爭可能的呈現方式,也是全球國防產業未來有空間進入的領域。

智財權是關鍵 勞基法也意外成話題

由於國防產業涉及高端精密技術,韓儒伯表示,在產業鏈上下游整合時,如何確保智財權,保護廠商利益,是最重要的事情。Phil Gerogariou也在發言時劍指中國大陸,強調台灣廠商若在中國大陸設有分公司,美國恐將限制交易,主要是中國對國內企業的保護(防火牆),將使美商難以在合作時對合作對象先行淨值調查,其次,美方也擔憂關鍵核心技術在中國大陸遭外流至中國政府。

Phil Gerogariou的發言,其實也側面坐實了今日場外部分抗議者的批評,勞動黨副主席王娟萍便指出,美國不斷要求台灣加強軍備,只是將台灣當作自己對抗中國大陸的一顆棋子,同時使台灣不得不更加依附美國主導的軍事工業體系,長期將損害兩岸關係與亞洲區域和平。

此外,由於本場會議著重在台灣廠商要向美方證明自己的優秀實力,其中「人事成本」也就自然成為焦點。韓儒伯便表示,台灣現行《勞基法》讓很多企業碰上困難,是法規限制了產業發展,「相信未來還會再修,修成比較沒有限制。」韓儒伯話鋒一轉,表示台灣是民主國家,修法要經過程序並採納各方意見,「但還是希望在國防產業上把限制去除掉」。

而台灣廠商方面,許多人也藉今日場合大吐「苦水」,韓碧祥便表示,台灣造船業維修能力一流、物美又價廉,但過去勞工都搶著加班,現在卻要周休二日,讓企業經營者備感無奈。

台美軍事互動升級 未來發展值得關注

近年台美軍事交流持續升級,2017年美國批准通過433億台幣的對台軍售案,年底川普簽署2018年《國防授權法》,評估美台軍艦互訪停靠可能性並尋求美台共同軍演可能;今年3月川普政府又通過《台灣旅行法》,美台高層官方人士互訪全面解禁;4月7日,美國公告發出潛艇設備「行銷核准證」,授權提供輸出台灣「國艦國造」所需之技術協助,今日的台美國防產業論壇,便在這樣敏感的局勢下登場。

在今日的論壇後,除10月份會有例行的美台國防工業會議,可能進一步談及潛艦設備銷台細節;6月份還有美國在臺協會(AIT)內湖新館的啟用,屆時可能會有美國高層訪台以及美軍陸戰隊的長期入駐,下半年台美關係將如何牽動台海兩岸以及亞洲區域的緊張神經,值得各界關注。

責任主編: 

不滿底薪17K、休息需待命 伊甸司機下周開始罷工

$
0
0
2018/05/12 12:00:00
苦勞網記者

伊甸社福基金會承包台北市政府的復康巴士業務,提供身心障礙者接送服務,但現在傳出這群巴士司機每月底薪只有一萬七、經常超時工作,且未拿到待命時間的加班費。司機們忍無可忍,今天(5/12)集結在伊甸社福基金會總會前抗議,並宣布將於下周一(5/14)開始罷工。

伊甸復康巴士司機控訴中午休息時間需待命,資方卻未給加班費。(攝影:張智琦)

由數十位伊甸復康巴士司機組成的伊甸基金會企業工會今日召開記者會,控訴伊甸長年要求司機中午休息時間需待命,卻未支付加班費,且底薪低、工時長,和資方協商未果,因此將發起罷工爭取權益。

休息時間需待命 至今未還加班費

伊甸基金會企業工會理事長周文柄表示,伊甸復康巴士司機的每月底薪長年維持在2007年的基本工資17,280元,至今從未調整,致使駕駛需每天加班工作10、11小時,才能有3萬以上足以養家的收入,他指出,工會和資方多次協商,仍未能改善低薪過勞的薪資結構。

此外,工會也不滿,伊甸基金會長年要求復康巴士司機中午1小時休息時間需待命,儘管連續三年遭北市府勞檢開罰,認定「延長工時未給加班費」、「勞工於休息時間仍需待命」違法,但伊甸仍不願改善和償還加班費。周文柄痛批,伊甸作為社福基金會,連員工都沒照顧好,反而極力剝削,又要如何照顧其他身心障礙者?

周文柄說,工會為改善勞動條件,今年一月通過罷工投票,之後持續透過和資方協商尋求和平解決,但伊甸資方毫無誠意解決問題,表面說願意勞資仲裁,但卻捨棄免費的北市勞動局仲裁,而提出交付民間「中華民國仲裁協會」來進行,試圖用高額的仲裁費用逼退經濟弱勢的駕駛,根本是虛晃一招,逼他們走上罷工一途。

工會今宣布將於下周一開始罷工,並提出四項訴求:(一)底薪調整為法定基本工資月薪之1.2倍;(二)依年資一次發給全體會員每一年資6萬元之「健康補償金」,作為司機過去待命時間的加班費補償;(三)每日工時減少一小時;(四)會員強制退休者,依法定資遣費給予強制退休補償金。

工會也預告,下周一將前往北市府集會抗爭,要求復康巴士業務發包單位北市府負起責任解決爭議,並呼籲市長柯文哲出來面對。

伊甸基金會:工會訴求不合理,礙難同意

對於工會宣布罷工抗爭,伊甸基金會則發出聲明表示,工會訴求「超出本會接受政府委託載送身心障礙者復康巴士服務案所能負擔與合理理解的範圍,礙難同意。」並表示伊甸已調度人力妥善安排接送服務,初步掌握參與罷工人數,尚不影響乘客搭乘權益。

伊甸基金會社會事業處處長王昭恕出面受訪表示,雖然工會提到復康巴士司機低薪、底薪僅有一萬七,但只要正常加班的話,加上趟次獎金和載客里程獎金,都可以領到三萬二到三萬五的薪資。他也指出,由於工會會員經常請假,所以計算起來薪水也比較低。

王昭恕認為,工會訴求底薪調升為法定基本工資月薪之1.2倍,等同於要求每位駕駛加薪九千元,這超出他們所能負擔。此外,其他訴求如健康補償金、退休比照資遣給付、每日減少1小時工時等,伊甸也都認為不合理,礙難同意。

記者詢問有關伊甸司機中午休息時間仍需待命,遭勞動局認定違法開罰,是否需要補償加班費?王昭恕對此回應,司機中午享有休息時間,被勞檢到的僅是少數「個案」,不能因為有駕駛因為交通路況或乘客問題,晚五分鐘才休息,就說成所有駕駛都在「待命」,並強調勞動局也認為伊甸復康巴士的休息模式沒有問題。

伊甸企業工會宣布下周開始罷工。(攝影:張智琦)

責任主編: 

伊甸司機罷工中! 北市府靜坐籲改標案

$
0
0
2018/05/14 12:00:00
苦勞網記者

伊甸復康巴士司機今日(5/14)開始罷工!伊甸企業工會前日(5/12)前往伊甸社福基金會總會抗議「低薪過勞」,提出加薪、補償加班費和減少工時等訴求,但未獲伊甸資方善意回應,今日工會展開罷工,並有二十多名巴士司機赴台北市政府陳情,要求復康巴士發包單位北市府介入處理。

伊甸復康巴士司機今日展開罷工,並來到北市府前陳情靜坐。(攝影:張智琦)

低薪慘 伊甸司機薪資兩萬多徘徊

全國自主勞工聯盟執行秘書賈伯楷表示,前日伊甸工會前往伊甸總會抗議,伊甸基金會社會事業處處長王昭恕對媒體表示,「伊甸司機薪資有三萬以上」,卻避談司機必須每日工作10、11小時才有辦法達到三萬,痛批伊甸資方根本不想改善員工低薪過勞的狀況。

伊甸基金會企業工會理事長周文柄疾呼:「如果薪資有三萬我們何必罷工,就是不到三萬!」參與罷工的伊甸司機也紛紛出示薪資單,表示因為底薪低,他們經常一個月只能領到兩萬多元。在伊甸工作11年的司機盧正仁指出,他上個月的薪資只有25,650元;另根據司機陳風男出示的三份薪資單,他去年12月、今年1月和3月薪資都徘徊在26K到28K之間,且這還是司機有加班的狀況。

司機陳風男出示薪資單,顯示低薪是常態。(攝影:張智琦)

盧正仁不滿地說,伊甸內部員工的薪資是三萬六起跳,他們這群司機起薪卻只有17,280元,對此感到相當不公平。他也指出,伊甸司機雖有每日1小時的休息時間,但實際上卻必須在車上待命、無法休息,直到今天都未改善,但公司卻不發給他們這一小時的加班費。

工會向伊甸提出四點訴求,希望提高司機的底薪、提供「健康補償金」作為待命時間的加班費、每日工時減少1小時、退休金比照資遣給付。工會和參與罷工的司機今日也來到北市府遞交陳情書,高喊「公共服務不容血汗」、「柯P踹共」,呼籲發包復康巴士業務的北市府介入處理。

市府前靜坐抗議 籲修改標案內容

面對伊甸司機陳情,北市府今日也派出勞動局、交通局和社會局官員回應。勞動局表示,他們希望勞資可以回到勞動局仲裁,並強調會針對違法事項加強勞檢,若資方不怕,會重複檢查到其改善為止,但並未承諾協助勞工討回待命時間的加班費。工會痛批,這形同放任司機休息時間需待命、過勞的狀況繼續惡化,直呼不能接受。

負責復康巴士管理的交通局則表示,不會寬貸違法,也希望勞資再協商。但工會控訴,市府復康巴士的標案內容契約所訂工作天為308天、每輛車每日需至少提供9趟次的服務,但每年扣除周休二日和國定假日後卻僅有249個工作天,形同逼迫駕駛必須增加趟次、每日超時工作10小時才能達到契約要求,認為相當不合理,呼籲市府修改導致司機過勞的標案內容。

也有司機質疑,交通局把補助款給伊甸後,就不管伊甸如何運用,質疑復康巴士有賺錢,伊甸卻把錢挪用他處,剝削司機的權益,故要求交通局的標案應「專款專用」,避免伊甸不把錢回饋給司機。交通局對此則回應「會再研究」。

社會局則表示會積極協助這個案子,和交通局等局處討論協調,研議過程會諮詢工會意見。工會則提出希望讓工會代表列席研議,並主張在標案中明確訂定駕駛的最低勞動條件,改善司機的困境。

伊甸司機們隨後在市府前短暫靜坐抗議,並在市府表示願研擬修改標案後散去。由於資方仍態度強硬不願妥協,工會強調將持續罷工,不排除再發起其他抗議行動。

工會呼籲市府出面解決伊甸勞資爭議。(攝影:張智琦)

責任主編: 

勞基法把關機制放水 勞團盼監察院提糾正

$
0
0
2018/05/15 12:00:00
苦勞網記者

民進黨政府修改《勞基法》放寬七休一與輪班間隔,雖聲稱有把關機制,卻被勞團批評放水,監察院為調查本案有無過失,今天(5/15)上午邀集曾參與研商的代表召開諮詢會議,勞團呼籲監察院應做出完整調查報告,糾正相關部會與院會。

監察院今日召開諮詢會議,勞團場外高喊「把關機制放水,監院立即介入」。(攝影:王顥中)

在前次《勞基法》修法當中,政府宣稱設有三道把關機制,分別是由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審核適合開放的行業別後,提請勞動部審核通過並公告,最後經過工會或勞資會議同意後實施。

然而,台塑關係企業工會全國聯合會秘書長黃敬文表示,她曾二度參與經濟部針對製造業召開的研商會議,第一次不僅在會議召開前一天才通知工會,到了現場才發現,除了台塑工會一家工會外,其他與會者全都是工商團體。除此之外,兩次會議上,經濟部都表示只蒐集各與會代表的意見,不做任何會議結論,然後就彙整提請給勞動部,要求開放,黃敬文質疑「這哪裡有把關?」

黃敬文批評,現在的三個把關機制,第一個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完全不做審核把關,就直接提請給勞動部;而勞動部的審核機制也不透明,在黑箱作業下就快速通過公告了許多行業,在前兩道關卡都放水的情況下,責任於是全落在工會跟勞資會議上。

台灣汽車貨運暨倉儲業產業工會理事長林志雄今日也受邀出席諮詢會議,林志雄表示,全台從事汽車貨運倉儲業者有七、八萬人,但卻只有10家企業工會,有工會的少之又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如果沒有工會陪同,勞動部或各地方勞工局實施勞檢時,根本勞檢不出來,因為企業會鑽勞檢漏洞,工時做假主管機關也不知道,「就是因為這樣國道才會一直過勞出事!」

林志雄痛批,駕駛過勞超時已經造成大量死傷案件,嚴重程度不亞於酒駕,交通部根本是草菅人命的始作俑者。

黃敬文表示,政府在末端缺乏管控,既沒有提高工會組織率、勞資會議制度設計又不全,沒做好準備,源頭又一直修法開放,納入越來越多放寬的行業別,只會產生更多勞資爭議,呼籲監察院應做出完整調查報告,對相關部會與院會提出糾正案。

責任主編: 

低薪是國恥,但行政院根本不在乎!

$
0
0
2018/05/15 12:00:00
苦勞網特約記者
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教授

行政院昨日(5/14)大動作舉行「我國薪資現況、低薪研究及其對策」記者會,瞄準沉痾已久的台灣低薪問題,洋洋灑灑提出對於低薪問題的診斷,以及橫跨短、中、長期的低薪對策。在記者會上,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一席「台灣勞工第一季平均實質總薪資有59,852元,是18年來新高」的發言,隨即遭到社會大眾的強力反彈。原因無他,只因這個數字與日常生活的體感差距過大,實在難以服人。

姑且不論統計上的弊病,要是勞工的薪資已經達到近六萬元的水準,行政院又何必大動作端出政策牛肉呢?民進黨政府上台以來多次修惡《勞基法》,早已對勞工大砍一刀,如今推動的低薪解方,到底是要解決低薪問題,還是解決低薪勞工呢?

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在記者會上指出,2018年第1季實質總薪資每月達59,852元,創下18年來新高。(圖截自網路)

低薪成因推給中國、大學畢業生和外勞

從行政院對低薪的診斷來看,對於薪資不成長,行政院認為有五大原因:一、全球化造成要素價格均等化;二、過度教育使學歷貶值;三、外勞增加拉低平均薪資;四、非薪資報酬增加,但員工無感;五、2017年薪資已顯著成長。仔細觀察,這幾項診斷告訴我們的是:低薪的禍首在於全球化、大學畢業生和外勞,而不在政府!

我們先從前四個理由看起,這些說法都有隱藏的前提。「要素價格均等化」的說法把低薪問題推給了中國,認為台灣勞工之所以低薪,是因為與中國存在越來越緊密的貿易關係;「過度教育」把學生不得不接受高等教育以避免薪資下滑的處境,說成是低薪的原因;「外勞拉低平均薪資」的背後,是台灣移工很少被看見的惡劣勞動待遇;「非薪資報酬增加」則把就業保險、勞工保險、勞退新制和全民健保等雇主應負的法定勞動成本都當成薪資,殊不知這些社會安全制度的投入都不是勞工能夠直接運用的工資。

說到底,這四項原因把台灣政府的責任推得一乾二淨,千錯萬錯都是中國的錯、大學畢業生的錯、移工的錯(這個名單上或許還應加上婦女、原住民、打工族、中高齡就業者……)。都是台灣勞工沒看到政府的用心,也沒看到雇主的努力,低薪根本只是勞工的幻覺而已!

行政院對低薪提出的最後一個原因,更是自打嘴巴地說:「2017年薪資已顯著成長」。如果薪資已顯著成長,為什麼還有必要提出改善低薪的政策呢?關於低薪的診斷隨隨便便,對低薪的改善措施自然就會丟三落四。

政院解方陳腔濫調 工人團結才有本錢

對於低薪的對策,行政院的政策清單列得洋洋灑灑,在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很完善、很用心,然而,這些低薪的解方根本是東拼西湊的作文而已。這諸多措施中的「增加投資,創造就業機會」、「加速產業升級」,自1990年制定《促進產業升級條例》以來,已是有著近30年歷史的陳腔濫調。

政府促進產業升級的方式一向就只有「減稅」。但是減稅之後誰是最大贏家?要是沒有稅基了,國家財務該怎麼辦?「促進產業升級」最後只剩下一味地為企業減稅,不但沒有達到產業升級的目的、國家稅收更加緊縮。喊了30年的「產業升級」,到底是低薪對策,還是國家自廢武功?

另外,對政府來說,調高基本薪資,或是調高公部門薪資,或許可以改善只領基本工資的打工族的待遇,或者起到公部門帶頭示範的效果;然而,我們必須指出,決定薪資的更重要因素,事實上是勞工團結的實力原則。倘若台灣政府繼續遵循主流經濟學家的見解,打算全面鬆綁勞動法令,勞工的薪資將會持續停滯。唯有建置完善的集體勞動法制體系,改變甚至顛覆勞資之間不平等的資源分配,台灣勞工低薪的慘況才能被一勞永逸地改善。

經濟成長既然是所有人——尤其是勞動大眾——所共同創造的成果,為什麼台灣勞工卻遲遲拿不到合理的薪資待遇呢?這不也凸顯了經濟成長的果實被政府慣壞的資本家給「整盤端去」了嗎?行政院對低薪問題從診斷開始犯錯,連解方都顯得可笑。低薪是國恥,我們呼籲所有在乎低薪問題的勞工朋友,共同組織和加入工會、主動爭取調整薪資待遇!

建議標籤: 
責任主編: 

伊甸司機罷工三天 柯文哲閃工會陳情

$
0
0
2018/05/16 12:00:00
苦勞網記者

伊甸基金會企業工會罷工今日(5/16)邁入第三天,下午工會在台北市議會外向前來做市政報告的台北市長柯文哲陳情,呼籲市府應主動介入伊甸基金會的勞資爭議,不料柯文哲快速步入議會,完全未與工會互動。

伊甸勞資爭議,工會找上柯文哲,在市議會外陳情。(攝影:王顥中)

伊甸工會表示,復康巴士司機每月底薪僅17K,多年未調整,伊甸基金會對外聲稱司機平均月薪有3萬,但卻沒有說,必須要每天加班工作11小時才可能達3萬。伊甸工會從本周一開始展開罷工,全國自主勞工聯盟執行秘書賈伯楷表示,對於這起勞資爭議,伊甸基金會對外宣稱願意仲裁解決爭議,但後來又表示不是找勞動局仲裁,只接受找中華民國仲裁協會,但仲裁費用高達10-15萬,基金會要工會支付,「根本是吃定弱勢駕駛無力支付!」

伊甸工會理事長周文柄表示,司機的訴求都很簡單,大家每天工作11小時,卻只領到10小時的薪水,也沒有加班費,「這樣對嗎?」

此外,除了向伊甸基金會喊話,工會也認為,市府應負起最大責任。賈伯楷表示,社福事業是政府業務範圍,市府為了節省經費才把社福業務外包,導致長照外包、社工外包、復康巴士也外包,而市府在招標內容中,不僅給的錢少,對社福工作者勞動條件也沒有把關跟限制,才會導致整起勞資爭議。

今日工會在市議會外堵柯文哲,但柯文哲卻快速步入議會,完全未予回應,事後北市公共運輸處出面回應,表示這是勞資之間的爭議,主要還是要看雇主(伊甸基金會)的態度,希望再給市府15天時間了解狀況。工會則嗆聲,「都已經罷工三天,市府現在還狀況外」,強調將持續罷工並不排除發起後續抗議行動。

柯文哲下午赴市議會做市政報告,由於同一時間民進黨正召開中常會並決議在年底北市選戰「與柯分手」自提人選,大批媒體在議會外守候。柯文哲快步走入沒有與伊甸工會互動。(攝影:王顥中)

責任主編: 

新南向沒保障外籍漁工 漁工盟籲廢除境外聘僱

$
0
0
2018/05/17 12:00:00
苦勞網記者

蔡英文總統選前承諾保障並改善外籍勞工權益,但執政將滿兩周年,在台灣漁船工作的外籍漁工勞動條件依舊惡劣,更有許多未受到《勞基法》保障。今日(5/17)七個民間團體組成「外籍漁工人權保障聯盟」赴總統府前抗議,呼籲蔡政府盡快廢除「境外聘僱」管道,將外籍漁工全面納入《勞基法》保障。

民團赴總統府前抗議,要求政府盡速廢除外籍漁工境外聘僱制度。(攝影:張智琦)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宜蘭縣漁工職業工會、台灣人權促進會、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平安基金會海員漁民服務中心、桃園市群眾服務協會、綠色和平、環境正義基金會等七個民團今日聯合召開記者會,批評蔡英文政府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卻只在乎經濟產值,缺乏人權觀點,不願給予外籍漁工更多保障和安全的工作環境。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研究員莊舒晴指出,目前在台灣漁船工作的外籍漁工分成兩種聘僱制度,一種是「境內聘僱」,一種是「境外聘僱」,前者通常是近海捕魚的漁工,後者則在遠航漁業較為普遍;然而,不同的聘僱方式,勞動條件落差卻很大。莊舒晴表示,境內聘僱的主管單位是勞動部,受《勞基法》規範;但境外聘僱的主管單位卻是漁業署,且不受《勞基法》保障,僅適用「境外僱用非我國籍船員許可及管理辦法」。

莊舒晴指出,因為境外聘僱的漁工無《勞基法》可管,只能領不滿基本工資的低薪、經常被苛扣工資、超時工作,甚至遭受暴力虐待事件,2015年印尼境外漁工Supriyanto疑遭虐死案就是一個明顯的案例。

莊舒晴也指出,「境外僱用辦法」規定外籍漁工月薪不得低於450美金(折合台幣約13,500元),但實際上卻沒落實,許多境外聘僱漁工反映每月都只有250-300美金。她痛批,漁業署長期以來只顧產業發展、經濟產值,卻漠視外籍漁工的勞動權益,質疑漁業署根本沒有勞動專業,呼籲勞動部不要再推託責任,應盡速將所有外籍漁工都納入《勞基法》管理。

宜蘭縣漁工職業工會秘書長李麗華表示,她之前把手邊的境外聘僱漁工案例交給監察院,監院要求漁業署回覆,但漁業署卻回文表示境外漁工的勞動條件已「大幅改善」。然而,四月底他們走訪印尼訪調曾在台灣漁船工作的漁工,就發現有印尼漁工每月月薪都不到450美金,也經常被仲介扣款,還被迫聲明不會轉任他船,漁工宛如「簽下賣身契」,她質疑台印仲介明明有合作關係,但漁業署卻沒有查處究責。

七個民團今日共組「外籍漁工人權保障聯盟」,並提出七項訴求,包含要政府廢除境外聘僱、由勞動部管理所有外籍漁工;主動簽署國際勞工組織188號漁業工作公約,保障漁工基本的勞動條件;提高近海及遠洋漁船勞動檢查頻率;提高人口販運定罪及起訴率;提出有效的漁工申訴管道;定期和相關NGO會面,檢視承諾事項並交換意見等等。

桃園市群眾服務協會主任汪英達直言,「境內」和「境外」聘僱的雙軌制度非常荒謬,政院2013年定調境外遠洋漁船不宜視為台灣國土的延伸,因此這些船上工作的外籍漁工不適用《勞基法》,但他反駁,如果境外遠洋漁船發生命案,一樣是用國內刑事法究責,在勞動條件上卻說不適用國內法令,這在法律上站不住腳。

汪英達也強調,現為漁業署管理的遠洋漁業,只有數十名負責監督捕魚的觀察員,對近海和遠洋漁業都嚴重缺乏勞檢,呼籲政府增加針對漁業的勞檢人力,杜絕漁船上的剝削和虐待情事。

現行台灣外籍漁工聘僱制度

 

境內聘僱

境外聘僱

權責單位

勞動部

農委會漁業署

適用法令

《勞基法》保障

無《勞基法》保障,適用「境外僱用非我國籍船員許可及管理辦法」

薪資

基本工資

每個月不得低於450美金,但未落實

仲介費

國外仲介費

國內仲介費三年共6萬元

首筆仲介費的門檻較低

人數

12325人(截自2018年1月,勞動部統計)

19,000人(漁業署統計),另根據印尼媒體TEMPO估算超過4萬人

(資料來源:台灣國際勞工協會)

責任主編: 

要理解,也要反思 ──談談《智子之心》

$
0
0
2018/05/17 12:00:00
苦勞網記者

大愛電視台新戲《智子之心》播出兩集突然喊卡,在兩岸皆引發極大爭議,先不論停播原因究竟為何,從目前釋出的片花可以看到,《智子之心》確實是一個值得深入理解和探討的戲劇作品。

《智子之心》根據91歲慈濟志工林智惠的真實故事改編,女主角智子是日據時期上流家庭的千金。在二戰期間,智子對日本殖民者所灌輸的「效忠天皇」、「參戰報效國家」等觀念深信不疑,立志上戰場當看護婦,照顧受傷的士兵,之後來到香港及廣州當戰地護士,和日本人佐藤相戀並互許終身。戰爭結束後,佐藤回到日本,智子仍念念不忘,希望能和他重逢,就如《海角七號》的故事一樣,台灣的光復反而成為截斷他們兩人關係的事件。

大愛電視台新戲《智子之心》5月10日首播,因爭議過大,播出兩集後大愛即宣布停播。(圖片截自《智子之心》片花)

作家朱宥勳在評論《智子之心》時提到,這部作品「滿認真在抓日治時期的時代感」,透過目前已公開播映的片段,朱宥勳觀察到作品掌握了一個大時代歷史背景下,主角個人經驗與意志的諸多細節,例如看護婦多半是當時一個受過良好教育女性知識份子的最好出路。為擺脫傳統家庭束縛、找尋追求自主生活的條件,不惜接受徵召上戰場,這是智子真實的人生經歷,也或許可以反映當年投入從軍看護婦的台灣女性的選擇和信念。

不過,微觀層次的個人經驗,總還是在一個大於個人的歷史脈絡中形成。除了女性追求自主生活這樣的「人性主題」之外,我們依然不能忘記,日本動員包括智子在內的台灣人上戰場的根本原因及其政治意涵。無可迴避的事實是,當時日本發動的戰爭本質上是「侵略戰爭」,而台灣在二戰時作為日本的殖民地,被迫充當日本侵略中國大陸和東南亞的基地,數十萬台灣人或「自願」、或被強制動員而成為看護婦、慰安婦、軍人、軍屬、軍伕...;因而,無論智子個人信念與初衷為何,加入日軍看護婦,本身就必然具有皇民化和軍國主義的意涵。

《智子之心》之所以引發爭議,是因為這類再現日據時代的戲劇作品,往往會被認為是那個時代的真實反映。特別是在今日,如何呈現過去的歷史、透過誰的歷史記憶、從什麼角度來再現歷史,始終是一個充滿意識形態和政治立場的問題。舉例來說,在同一個時代背景下,除了像智子這樣自願去當看護婦的台灣人外,更有許多少女被以「看護婦」名義騙到戰場上充當慰安婦,其中一個著名例子就是去年剛剛過世的蓮花阿嬤

朱宥勳在文末提到,不該把重點放在「皇民」或「媚日」與否,因為「我們已懂得從中發現人情與人心的美好主題」,然而,在同一個時代當中,有智子的故事、有蓮花阿嬤的故事,甚至還有像是謝雪紅,因反對日本殖民者壓迫、剝削和歧視台灣人,被打入監獄仍堅持抗日的女共產黨人的故事。單單標舉出日據時代中一段格外美好的人情與人心,將它普遍化為時代的縮影,這樣的歷史觀恐怕也有待商榷。

日據時期台灣人的認同、情感和精神狀態,基於日本長期殖民統治和皇民化等原因,部分轉而認同日本帝國及其發動的戰爭,這是值得我們理解並同理的。然而,在戰後七十多年的今天,我們對日據時代的認識,應該要有更多的反思和批判,而不能止步於任何藉由特定個人經驗來美化日本侵略歷史的作品。

《智子之心》描述自願參加日軍看護婦的台灣女性的故事。(圖片截自《智子之心》片花)

不過,任何對作品的評論應該還是要回歸文本,雖然看護婦智子是本劇主角,但智子本身的價值觀、信念,也不能直接等同於作品或創作者的立場和價值觀。由於《智子之心》僅播出兩集便遭腰斬,任何對於作品蓋棺論定的評論,都還稍嫌過早。

然而,為何《智子之心》才播出兩集,就在大陸激起網民劇烈的反彈,斥責該劇「媚日」、「皇民」?

如果我們應該嘗試對二戰時台灣人被迫協助日本帝國侵略他國的經驗給予理解與同情,對於中國這個日本軍國主義最大的受害者,經歷了南京大屠殺、七三一部隊、「三光政策」的燒殺擄掠,戰爭中平民死亡人數超過一千萬人的國家來說,難以接受任何可能站在日本侵略者角度敘述的戲劇作品,應該也是值得理解的吧?就此而論,朱宥勳以「中國人自己的自卑自賤」這樣輕佻的說法來評價大陸網民反應,恐怕不僅是不夠厚道,更表現出他缺乏了一種對二戰時期「時代感」的體察。

兩岸對於日本的經驗與理解確實存在巨大鴻溝,對大陸民眾來說,日本過去的侵略是一種「外部」的日本帝國主義;然而長年的殖民歷程,卻讓日本成為台灣的「內部」元素。台灣人往往不懂中國大陸受侵略的歷史傷痕,而大陸民眾也難以理解台灣淪為日本殖民地的經驗。

要重新反思二戰歷史,需要走過不同歷史經驗的兩岸人民,共同面對歷史所遺留的課題,不僅需要對日本的侵略戰爭進行批判,還必須理解那個深入改造台灣人精神、認同和情感狀態的日本殖民主義,才能做到有效的批判。而日本殖民台灣的傷痕,其實只有台灣人最清楚,治癒這道傷痕的方式,也只有通過台灣人的主動清理,傷痕才能真正彌合。

責任主編: 

蔡上任兩年 迎來勞團抗議 過勞血汗淋身 力拚年底公投

$
0
0
2018/05/20 12:00:00
苦勞網記者

今天(5/20)是蔡英文執政滿兩週年的日子,勞權公投聯盟上午在凱道集結並上演行動劇,他們扮成蔡英文和賴清德,將象徵「血汗」的紅漆潑灑在勞工身上,凸顯蔡政府二度修改《勞基法》,用錯誤政策害死勞工。勞權公投聯盟目前正緊鑼密鼓推動公投連署,今日喊出「勞權公投逆轉勝,拒絕再有過勞死」,要力拚8月底前突破30萬的成案門檻。

勞團在凱道上演行動劇,扮成蔡英文和賴清德將血汗潑灑在勞工身上。(攝影:王顥中)

桃園市產業總工會幹事魏豫綾表示,蔡英文兩年前的今天風光執政,競選時承諾勞工六大政策,包含增加薪資、減少工時、照顧職災勞工、鼓勵組工會、保障非典型勞動者、支持青老年就業。但上任第一年就砍七天假,第二年修惡《勞基法》,結果勞工工時沒降低,薪資也沒增加,給選民的承諾全跳票。而日前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發言聲稱台灣薪資已創過去16年來新高,是因為外勞人數增加才拉低平均薪資,魏豫綾也痛批,政府自己的勞動政策有缺失,竟然還用台灣對移工的剝削來解套。

魏豫綾表示,目前兩項公投提案,第一項是創制《國定假日法》,討回全台灣人都應有的七天假;第二項複決廢除今年初通過的過勞《勞基法》。

勞動人權協會執行長王娟萍表示,蔡英文「競選時謊話連篇,當選後幹話連連」,上任兩年就讓勞權退步了30年,用完全執政的多數暴力,在立法院將勞工權益輾壓過去,勞動基準被拉低,勞工工時無法降下來,工資也無法提升。

王娟萍強調,十大過勞行業就囊括了醫療業、客運業,大家都會坐車、要看醫生,駕駛過勞會出車禍,醫療人員過勞打針吃藥可能會出錯,因此勞動條件與所有人都息息相關,全民都應該支持勞權公投連署,讓《勞基法》翻案,避免再有過勞問題。

勞團成員身上沾滿象徵「血汗」的紅漆,繞行凱道。(攝影:王顥中)

勞團成員身上沾滿象徵「血汗」的紅漆,繞行凱道。(攝影:王顥中)

勞權公投盟批評《勞基法》修法害死勞工,力拚年底突破30萬公投成案門檻。(攝影:王顥中)

責任主編: 

巴勒斯坦人走了七十年的回家路

$
0
0
2018/05/20 12:00:00
苦勞網特約撰述

2018年5月14日,伊凡卡‧川普(Ivanka Trump)和她的夫婿庫許納代表川普為耶路撒冷的美國大使館揭幕。這一天是以色列建國七十周年的大喜之日,歡慶的宴會上香檳美食國際政要雲集,洋溢著節慶和勝利的氣氛。美國特別選在這一天以臨門一腳助以色列完成心願遷都耶路撒冷,川普藉機向全世界宣示美國和以色列的緊密連結,誰想挑釁以色列就是跟美國為敵,美國的高科技武器絕對奉陪到底。

這一天,以色列軍隊在加薩邊界殺死了60多名巴勒斯坦人,2千多人在以軍炮火下受傷成殘。這一天,是巴勒斯坦紀念「災難日」七十周年的前夕,也是另一個災難的開始。

5月14日,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從特拉維夫搬遷到耶路撒冷,巴勒斯坦人在加薩邊境抗議,遭以色列軍方發射催淚瓦斯和實彈鎮壓,造成60多人死亡、2千多人受傷。(攝影:Mohammed Abed/AFP/Getty)

回到七十年前的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在英美等國的協助下順利建國。這個新國家成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用軍隊武器強力驅逐原本世世代代居住在其境內的70萬巴勒斯坦人,從此流離失所的巴勒斯坦人就將5月15日定為「災難日」,真是個惡兆,巴勒斯坦的災難持續至今七十年仍不歇止。

七十年來,許多被驅逐家園的巴勒斯坦人為了重返家園的那一天,暫時居住在被以色列人劃定的約旦河西岸,或當年的難民營加薩地區,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的巴勒斯坦孩子在砲火裡成長,他們的身上留著離難和抵抗的血液。直到今天,加薩成為這個世界的唯一,成為了抵抗、不屈服的同義字。2006年巴勒斯坦大選,被西方國家劃為恐怖組織的哈瑪斯大贏巴勒斯坦自治政府阿巴斯所領導的法塔陣營。加薩地區人民選擇哈瑪斯,就是選擇絕不接受以色列的招安摸頭,寧可烈士捐軀也不看以色列的臉色存活。

這麼多年來,加薩人民對抗以色列軍隊的武器都沒進展,除了丟石塊還是丟石塊。另一個武器就是輪胎,他們將輪胎堆疊燃燒,燒出的濃濃黑煙像個巨大的幕簾,這樣的煙幕戰用來擋住以色列部隊的視線,意圖讓他們的射擊失去準頭。石塊與輪胎是加薩人民僅有的武器,連土製燃燒瓶都很少見。加薩地區面積約363平方公里,十多公里的海岸線全由以色列軍隊封鎖,進出埃及的地道關閉了,整個加薩四面八方都受以色列軍隊層層監管,除了治安需要外,武器很難進得來。

以色列完全掌控加薩的水壩渠道和電力通訊系統,以斷水斷電做為懲罰已是家常便飯;一般家庭時不時要忍受斷水斷電之苦,除此之外,水壩渠道關閉時,連番茄都種不活,只剩耐旱作物,農民沒收穫苦哈哈,市民連青菜蔬果都沒得買,工廠停電民生必需生產不繼,加薩人民只能刻苦過日子。2014年夏天,以色列狠狠轟炸加薩五十天,除了數十個哈瑪斯基地受重創外,民生必需品工廠無一倖免,日本記錄片導演土井敏邦的鏡頭裡,食品、糕餅、奶粉全都毀了,工廠裡一袋袋的麵粉混著砲灰塵土,都不知如何著手清理。

以色列一直以控制加薩的民生必需來達到屈服人民的目的,甚至以各種懲罰為名,威脅利誘逼使加薩人棄絕哈瑪斯,從未成功,反而為加薩地區引進了伊斯蘭國勢力。

每每在以色列的攻擊之後,國際社會就呼籲在加薩建一條「人道走廊」,提供各種物資、醫藥用品等救援。加薩一次又一次的被炸得稀巴爛,而人道救援總是跟隨而來,似乎非得等到加薩人民奄奄一息時,才施予維生之所需。侵犯攻擊和人道救援在加薩似乎成了某種共謀結構,既殘忍又諷刺。

這麼多年的轟炸,加薩基本上不太需要一般定義的防空警報,因為以色列的電訊部門掌控著加薩的座機和手機通訊,當空軍要轟炸時,通常會打電話「預先通知」居民們,讓他們去有足夠的時間去「躲警報」。別以為這樣的預先通知「很人道」,這反而更叫人精神緊繃,日日生活在罩頂壓力下,但是加薩人必須抵抗這樣的精神凌遲,才不會成為以色列的「籠中鳥」。

這麼多年來,以色列軍方對付巴勒斯坦人的策略和技術倒是不斷更新,為了「國際觀感」,如果哈瑪斯沒有發射火箭砲,也沒有造成以色列方人員的傷亡的話,以色列就不會立刻以名為「報復」的猛烈轟炸還擊。歷經2014年夏天五十日被以色列空軍狠狠報復,導致兩千多人死亡的慘痛代價後,哈瑪斯現在也改變戰術,不到最後關頭絕不發射火箭砲,以免讓以色列空軍逮到快意炸毀加薩的機會,讓男女都要服兵役的以色列滅絕加薩。

因此,在這條走了七十年的回家路上,抗議人群只能赤手空拳丟石塊、燒輪胎,步步進逼以色列的鐵網界線。現在以色列對付加薩人民就由技術精良的狙擊部隊當先鋒,他們的子彈拳頭大小,瞄準加薩抗議者的膝蓋,中彈者膝蓋骨全碎,送醫急救時只能趕快截肢,才能保全性命。以色列和加薩有長達五十一公里的界線區,從今年3月30日加薩地區發起「返鄉行軍」的示威運動以來,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衝突,每一次的衝突就增加了許多一輩子殘缺的年輕人,加薩地區有190萬人,平均年齡不到25歲,你很難去計算到底有多少殘障人士,因為每天都會增加膝蓋被子彈打碎的年輕人。他們再也不能靈活奔跑丟石塊抗議,恐怕也找不到工作,將來只能靠乞討過日子了。

國際媒體經常說「以巴戰爭」或「加薩戰爭」,這怎麼是戰爭呢?這不過是加薩人民一百多公里的路走了七十年還總是在起程,他們在回家路上的抵抗前仆後繼,不知道還需要幾個世代?

在加薩邊境,一名無腿的巴勒斯坦人用吊索對以色列部隊投擲石塊。(攝影:Etienne De Malglaive/Getty)

責任主編: 

川普的新經濟政策有什麼不同?

$
0
0
2018/05/22 12:00:00
經濟學家、馬來西亞國家經濟委員會成員
譯者: 
苦勞網特約記者

在今年(2018)一月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美國總統川普警告說,美國「將不再對他人的不公平經濟行為視而不見」,許多人將之解釋為川普宣布了世界貿易戰的開打。在今年十一月美國期中選舉之前,華盛頓當局準備把焦點鎖定在他人所謂的「大規模智財權剽竊、產業補貼與普遍性國家主導經濟計劃」,劍指中國但卻不直接點名。由於共和黨已經集結在川普的稅改法案旗下,川普認為他終有機會團結在他身後的政黨,並在2020年繼續競選連任。

Jomo Kwame Sundaram. Credit: FAO自一月起,川普揚言將針對2016年期中選舉時提出的經濟政策採取行動。該經濟政策是由美國國家貿易委員會主席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與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Wilbur Ross)所起草。在政策文件中,川普特別提到要對進口徵收關稅並附加其他限制,以重振美國的製造業。依據1962年貿易擴張法案(Trade Expansion Act)第232節的相關規定,鋼鐵和鋁的進口關稅分別為25%與10%,並允許美國採取單邊措施保護國內工業,以實現「國防」與「國安」。

川普的行動得到稍早發布的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報告的支持。報告以國安為由,假設了對鐵和鋁兩種金屬實施進口關稅的情況,因為「國家安全可以更廣泛地解釋成包含某些行業的普遍安全與福利,遠超出國防需求所必須⋯⋯。」

貿易戰的歷史經驗

在川普的公開宣言後,幾個美國的主要貿易國家和集團將威脅或報復美國的出口貨物,從而拉高了貿易戰爆發的可能性。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復甦帶來了兩個威脅。美國採取的「反傾銷措施」有著悠久的歷史,特別是關於鋼鐵的相關反傾銷手段。在此之前,在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宣佈洗衣機和太陽能電池將不公地傷害製造商後,川普限制了這兩類商品的進口量。

川普也威脅要對針對美國出口的貨物徵收關稅的國家徵收「互惠稅」,這個威脅的說法引用了1930年實行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法(Smoot-Hawley Tariff Act)。這項法案的發起人,共和黨參議員李德・斯姆特(Reed Smoot)和國會議員沃爾特・霍利(Walter Hawley)在法案通過後表示,這項法案將對兩萬多件進口商品徵收關稅,保障美國的就業機會,讓美國工業部門免於進口競爭。

隨著美國的貿易夥伴紛紛限制美國出口進入本國市場,這種侵略性的貿易保護主義隨之促成了全球貿易體系的崩潰。隨之而來的貿易戰無疑加劇了大蕭條。最近的事態發展相當易懂地揭露了對新一輪貿易戰的擔憂,並帶來了類似的後果。

顛覆貿易單邊主義

美國的單方面行動嚴重挑戰了世貿組織貿易規則的多邊主義框架。川普政府一直在挑戰以後布雷頓森林體系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系,這套體系試圖發展對國際貿易的規範。除了許多對多邊貿易體系的攻擊修辭外,川普政府基本上在迴避與世貿組織接觸的同時,也盡力避免違反許多現存貿易協定的字面意涵。

破壞世貿組織與世貿組織的規定,對川普政府來說並非什麼新鮮事,但很少人知道的是,這也是川普的老對手歐巴馬在內的數任前任美國總統所代表和延續下來的傳統。川普政府和歐巴馬政府都同樣阻止了世貿組織上訴機構(AB)成員的任命,從而有效地破壞世貿組織的爭端解決機制。上訴機構應有七名成員,但因為美國政府的干預,很快就只剩下三名,其功能也被破壞。若缺乏有效的上訴機構,那些希望挑戰被指控違反規定因而憤恨不平的世貿組織會員國,也就無法獲得救濟。

國際貿易自由化的倡導者長久以來一向聲稱,自由化能夠促進經濟增長,長期來看能使得每個人的生活都獲得改善,儘管許多人也承認「無競爭力」的經濟活動可能會造成較短期間內的損害。隨著政治動員的成功,人們越來越懷疑這些說法,這些說法失去了可信度,也促進了西方的種族-民粹-民族主義的思潮興起。

更自由的貿易透過降低消費價格、廣泛分配利益,而看似將錢花在流離失所的生產者身上。恰好相反地,關稅的目的在於保障利益能夠集中在特定產業,同時廣泛地攤平成本。因此,即使沒有考慮其他國家採取報復性貿易手段的後果,某些工作(例如美國鋼鐵業)固然會因為消費者為下游產品掏出更多鈔票而被挽救,但如此一來也會威脅到下游的其他相關工作。然而,消費者不太可能採取政治行動,因為關稅的緣故,他們必須為部分商品付出更多錢;工人則比較可能因為他們的生計受到外國進口競爭的威脅,進而被動員起來。

川普有那麼不一樣嗎?

川普長期以來一直在抱怨美國,也在抱怨美國的對外貿易政策。他似乎以為,貿易是一場零和遊戲,目的在於創造更多出口,並打消美國的貿易赤字。從另一個國家進口貨物代表這個國家「贏了」,美國卻「輸了」。因此,他的美國版「主權主義」(Sovereigntism)把國家尊嚴連結起來;也因此,他指責別人,特別是中國,因為中國「嘲笑我們」。由於貿易問題和美國的就業機會、驕傲與尊嚴有關,額外的成本或虧損成了「微不足道的代價」。徵收關稅將能向外國人表明美國很強大,不能被吃豆腐。

在這套邏輯中,「獲勝」可能會涉及損失,縱使關稅將使受保護產業中相對較少的工人被保障,而犧牲下游產業中廣大的其他工人以及消費者的權益。不過,保護某些具有政治影響力的產業,長期存在的經濟失衡與不平等不太可能得到很好的解決。

半世紀以來,美國的步伐隨貿易自由化來來去去,常常迫近危險的貿易戰邊緣。八零年代,雷根總統的保護主義很少得到承認,因為他現在是美國經濟新自由主義的楷模(現任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瑟澤爾〔Robert Lighthizer〕在雷根當局裡贏得了他現在的名譽)。雷根的貿易限制利用貿易協定中的漏洞提高關稅,並限制許多貨物的出口,同時迫使許多政治盟友「自願」接受「限制」。丹尼・羅德里克(Dani Rodrik)認為,雷根的保護主義「放鬆了政治壓力」(let off political steam),使美國經濟復甦,也加速了全球化的腳步。

雷根起頭的國際經濟自由化或全球化,同時改變了國際脈絡與川普近來措施的後果。與雷根脅迫他的政治盟友在冷戰期間接受他的要求作為必要讓步不同,川普的「美國主權主義」是基於「受害者心態」,援引美國作為前霸主的形象,而且沒有任何與他國互利互惠的理由。

然而,太早說貿易戰的「狼來了」,也有可能加速貿易戰發生,因為川普主政的白宮會如何制訂與改變國際政策,仍相當不明朗。考慮到持續存在的種族-民粹主義與民族主義動員對付敵人的真實或想像的政治需要。雖然可能有更多的不幸來臨,但對川普的單邊主義貿易措施過早、言過其實的批評可能會淪為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

【編按】本文譯自國際新聞社(Inter Press Service),原文標題"What's different about Trump's tariffs?"。
建議標籤: 
責任主編: 

八成大學兼任教師打臉教部 批聘任辦法「沒用處」

$
0
0
2018/05/22 12:00:00
苦勞網記者

新修訂的《專科以上學校兼任教師聘任辦法》去年(2017)8月上路,教育部聲稱此辦法能保障兼任教師權益,但高教工會對全台兼任教師進行問卷調查,結果卻顯示有近8成兼任教師認為聘任辦法沒有保障,多校仍違法不給假、拒為老師投保,工會要求教部對全台大專院校進行徹查,對違法行徑有所作為,並強調將兼任教師全數納入《勞基法》,才能強化續聘保障。

高教工會召開記者會批評《聘任辦法》無法保障兼任教師權益。(攝影:張智琦)

全台數萬名大專院校兼任教師至今仍不受《勞基法》保障,僅適用《專科以上學校兼任教師聘任辦法》,去年8月教育部新修訂聘任辦法的保障內容,包括明訂兼任教師享有待遇、請假、保險及退休金,亦享有等比例的請假權益,並重申學校依法為兼任教師辦理勞健保的義務等等,以此取代將兼任教師納入《勞基法》。

然而,新辦法是否有落實保障兼任教師權益?高教工會對此進行問卷調查,今日(5/22)召開記者會公布結果,調查顯示,在75所大專院校132名兼任教師受訪者中,有78%的大專兼任教師認為保障不足,74%的受訪者指出「學校並未告知《聘任辦法》的請假權益」,此外,上個學期更有超過80%的兼任教師表示未依《聘任辦法》請過任何假。

高教工會辦公室主任陳書涵表示,教育部聲稱《聘任辦法》可以保障兼任教師有同等請假權利、依法投保勞健保等等,然而各校卻充斥各種違法狀況,不但校方未告知兼任教師請假權益,老師想請假也因沒有續聘保障、找不到代課老師而無法請假。她也指出,有94%的兼任教師反映必須拿請假時數的鐘點費去支付代課教師的費用,或得另外自行補課,卻沒拿到補課時段的鐘點費。陳書涵批評,這種狀況已違反《聘任辦法》,主管機關教育部卻毫無作為。

此外,工會也指出,多校規避替兼任教師投保健保的責任,包括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台東大學、德明財經科技大學都未依規定投保。陳書涵說,因為兼任老師工作權不受《勞基法》保障,很容易遭到校方「不續聘」,所以當學校暗示不方便投健保時,老師也只好摸摸鼻子自己去投保。她質疑,《聘任辦法》僅是法規命令,並非法律所以無法制定罰則,學校當然有恃無恐,強調唯有將兼任教師納入《勞基法》,才能真正保障教師的工作權。

台南應用大學科技大學兼任教師蔡依伶批評,教育部宣稱《聘任辦法》有很多保障,但多數同事都覺得只是條文,休假的規定沒有真正落實,甚至還有學校發生未給兼任老師保勞健保,顯示《聘任辦法》「對我們來說一點用處都沒有」。

淡江大學兼任教師宋亞克則表示,去年淡江傳出有意大量解聘兼任教師,她和師生站出來抗爭,淡江校方事後卻透過刪減她的課程時數來「秋後算帳」,她強調「這就是兼任教師沒有《勞基法》、《教師法》保障的結果!」宋亞克表示,教育部後來雖召集校方和工會開會,並要求校方應增加她的授課學分,但校方至今都未執行命令,使她的學分仍僅剩2學分,哀嘆兼任教師的地位就像「螻蟻一樣被踐踏」。

賴清德加薪3%?公立僅加20元,私立吃不到

此外,行政院長賴清德日前宣布要為大學兼任教師加薪3%,但今日兼任教師也批評這個措施根本是「口惠而實不至」。

蔡依伶表示,所謂兼任教師鐘點費加薪3%,其實只是對公立大學教師略施小惠,像她一樣的公立教師,只不過加薪20元左右,連一杯手搖杯都買不起,而佔兼任教師總體六成的其他私立教師,更無法受惠,質疑賴清德只是把兼任教師當成政策妝點門面,隨便唬弄一下而已。

工會主張,如果賴院長真的有意提升兼任教師的薪資,就應修改《聘任辦法》,把公私校兼任教師鐘點費脫鉤的規定拿掉,才能讓所有教師都受惠。

工會也將問卷中兼任教師的意見彙整為十項訴求,呼籲教育部盡快徹查一百多間大專院校的違法狀況,並讓兼任教師一體適用《勞基法》,確保其續聘權益及工作權。

高教工會彙整出兼任教師十大訴求,呼籲教育部重視採納。(攝影:張智琦)

責任主編: 

勞動部搬新址首遭抗議 移工盟要求宿舍「廠住分離」

$
0
0
2018/05/23 12:00:00
苦勞網記者

勞動部上周從延平北路二段搬遷到館前路新址,緊鄰台灣博物館和台北車站,今日(5/23)遭遇搬家後第一場抗議,台灣移工聯盟、消防員權益促進會等團體再度針對敬鵬大火案提出檢討訴求,呼籲勞動部應規範移工宿舍不得設於工廠廠區內,實施「廠住分離」,且應將安全資訊翻譯成外籍移工的母語讓他們知情,勞動部官員則表示會納入通盤檢討。

移工盟和勞團、環團等聲援團體今日到勞動部新址抗議。(攝影:張智琦)

桃園敬鵬工廠大火造成6名消防員和2名泰籍移工死亡,引發移工團體、勞團、環團要求政府檢討修法的聲浪,並接連赴桃園市政府、立法院陳情抗議,今日數十名外籍移工和台灣民間團體來到勞動部前,要求勞動部實施「移工宿舍和工廠分離」的政策,並將移工宿舍檢查標準的「生活照顧服務計畫書」譯成各國移工的母語,讓移工了解防災的「保命」資訊和相關權益。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成員吳靜如表示,從去年(2017)的矽卡大火案,到上個月的敬鵬大火案,因為工廠宿舍問題,半年內已經死了8個移工,卻無人被懲處,民間團體抗議了一個月,要求「廠住分離」,勞動部卻不聞不問。她更批評,目前有近70萬移工在台灣打拼,但主管機關這麼多年來沒有把涉及居住空間和設備安全規定的「生照計畫書」翻成多國語言,使移工難以搞懂相關法規資訊,根本從頭到尾都把移工當成奴隸。

台灣移工聯盟成員許惟棟則出示敬鵬大火案事發的宿舍平面圖,指出該宿舍有300個越南、泰國、菲律賓籍移工居住,泰國移工密密麻麻擠在16間房,卻只有廁所有窗戶,以及一個對外樓梯出口,導致火災發生時一名泰國移工來不及逃生,陳屍在走廊,另一名三號房的移工,則被發現陳屍在廁所,他的通聯記錄顯示,他曾打電話給他的女兒,但他女兒卻未能接到電話。

許惟棟沉痛地說,這些移工當時都非常清醒,卻很遺憾地葬生火窟,這是泰辦和桃園勞工局不願告訴家屬的事情。他質疑,如果不是資方便宜行事,將宿舍設在工廠樓上,工廠起火時,宿舍會因此火災嗎?他也質疑,這個宿舍有兩三百人擠在同層樓、只有一個出口,桃園勞工局卻沒有好好檢查開罰,讓雇主在「生照計畫書」上自評合格,痛批桃園市政府難辭其咎。

許惟棟出示敬鵬大火案事發的宿舍平面圖,呼籲勞政機關停止瀆職、殘害移工性命。(攝影:張智琦)

處理矽卡案的越南外勞配偶辦公室主任阮文雄表示,矽卡案造成6個越南移工喪命,其中矽卡殉職員工阮文薦的哥哥阮文忠,也在桃園工作,宿舍同樣設在工廠內,直到今年五月底,他的宿舍才從工廠中搬出來。阮文雄說,移工的宿舍費都進了雇主口袋,而仲介也和雇主勾結,不在乎移工命運,政府卻沒有負起檢查責任,直批勞政機關瀆職。他也指出,宿舍管理計畫書都是中文,沒有多國語言,導致移工都看不懂,也不了解自己的權益。

移工團體要求要求勞動部改善移工職安條件,立法規範移工宿舍不得設於工廠廠區內,實現「廠住分離」,並且將「生照計畫書」翻成移工的母語,保障其知的權利。

對此,勞動力發展署科長黃偉誠出面回應表示,「廠住分離」因涉及經濟部工廠管理和內政部建安管理,會納入通盤檢討。他也表示,將修正「生照計畫書」,提升外勞生活權益,也會將計畫書翻成多語,放在相關網站上並作宣導。此外,勞動部也會檢討《就服法》第54條的裁量基準規定,督促雇主善盡移工照顧責任,並配合內政部半年內對高風險性工廠實施聯合檢查。

不過,移工團體當場質疑何時會和經濟部和內政部召開跨部會會議,是否能邀移工團體參與,勞動部何時可以將計畫書翻譯出來,黃偉誠都表示沒法承諾。

移工團體質疑,半年來已有8位移工因宿舍問題喪命,中央政府有廢止資方聘僱許可的責任,勞動部是否應廢止聘僱許可?黃偉誠則表示,敬鵬案還需等待調查結果才能決定。

對於勞動部的回應,吳靜如表示相當不滿,認為扯到各部會是「托詞」,多年來生照計畫書和移工相關法規都沒有翻譯成移工的母語,移工已經不能再等,她預告6月3日民團將再集結發起大型抗議活動,檢驗勞動部的進度。

勞動部稍早向媒體透露,6月初將召開會議討論移工「廠住分離」,計畫書翻譯則預計可在6月底前完成。

勞動部日前搬家到館前路上,今日遭逢搬遷後第一場抗議。(攝影:張智琦)

責任主編: 

諷政院「薪資五萬九」說 青年道歉:是我拉低平均薪資!

$
0
0
2018/05/24 12:00:00
苦勞網特約記者

行政院日前(5/14)召開低薪政策記者會,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在報告中指出「台灣勞工第一季平均薪資有59,852元」,此話一出造成社會譁然。今日(5/24)上午反教育商品化聯盟、高教工會青年行動委員會等青年團體來到行政院前,集體向行政院官員與社會大眾「道歉」,諷刺是青年的低薪拉低了平均薪資。他們也提出青年版的「改善低薪」措施,要與行政院圖利資方的假低薪解方打對台。

青年為自己的薪資拉低平均薪資,向社會鞠躬道歉。(攝影:張宗坤)

根據施俊吉的報告,台灣勞工第一季平均實質總薪資有59,852元,是18年來的新高;施俊吉也提到,目前薪資零成長的原因包含:全球化、過度教育、外勞增加、非薪資報酬提高等。

對於行政院提出的理由,青年團體痛批,首先薪資停滯與「過度教育」沒有關係,事實上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是因為青年希望未來的薪水不至於太低,學費因而是一種為了避免未來薪資降低的「防禦性支出」。

再者,移工拉低平均薪資其實反映了政府的不作為,導致移工的勞動條件惡化;最後,非薪資報酬其實就是雇主應該負擔的法定勞動成本,行政院就是在操弄統計數據,試圖讓大眾以為低薪根本不存在。反教盟成員謝毅弘諷刺,政府現在打算做的就是「佛系搶救低薪方案」,「不調漲基本月薪、不落實勞檢,又漠視貧富差距,緣份到了,月薪自然五萬九!」

今日青年團體除了向社會和政院「鞠躬道歉」表達不滿,也提出了他們認為有效的救低薪措施。高教工會青委會成員朱智德指出,要改善青年的低薪,就應該從學校裡打工的青年著手。日前教育部雖然承諾讓校內的兼任教學助理納入勞保,但這樣仍漏掉其他八成以上的兼任研究助理、附負擔獎助生的勞保權益,他認為應該為所有學生投保,才能幫學生拿回損失的勞保老年給付。

此外,陽明大學研究生蘇育萱則從個人的打工經驗出發,自陳從高中開始就打過十幾份工,到了大學更必須負擔學費和生活費,她認為政府應該將基本薪資配合過去的物價與經濟成長一次漲足,基本月薪調整到29,189元、基本時薪調整到186元。蘇育萱也批評,「民進黨從砍七天假開始就帶頭剝削勞工!」,只有薪資一次漲足,才能夠真正保障打工族不再低薪。

青年們將紅色的紙團捏成球,象徵政府端出的低薪「政策牛肉」,一一丟回行政院。(攝影:張宗坤)

青年將薪資單貼在行政院圍籬上。(攝影:張宗坤)

建議標籤: 
責任主編: 

高鐵加薪排除育嬰留停 員工控制度性歧視

$
0
0
2018/05/24 12:00:00
苦勞網記者

台灣高鐵企業工會今天(5/24)上午在高鐵股東會外抗議公司調薪制度不公,部分員工因申請「育嬰留職停薪」而被排除調薪,構成制度性歧視,工會要求公司調薪一視同仁,為育嬰留停的員工完整調薪。

高鐵企業工會抗議高鐵歧視育嬰留停員工,未一視同仁加薪。(照片由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記者楊鵑如提供)

工會成員、高鐵列車長汪小姐表示,過去高鐵因財務狀況,曾經歷10年未調薪,員工都跟公司一起「共體時艱」,近三年公司運量增加,轉虧為盈,才開始全面調薪,然而此時卻碰上她申請育嬰留停,而被排除調薪,受到不公平對待,公司高層甚至說出「誰叫妳在工作和家庭中選擇了家庭」。汪小姐表示,因被排除調薪,她跟同年資的員工比較薪資大概差距1,500-2,000元左右,高鐵這樣的制度性歧視,導致員工不敢生育,甚至生育後也不敢申請育嬰留停。

高鐵公司發言人鐘蕊芳回應表示,高鐵近年完成財務改善後,連續3年每年調薪平均3%,至於調薪資格是以「前一年度在職天數」做認定,以2016年全面調薪3%為例,只要在2015年度在職天數多於半年(183天),就可以獲得全額調薪,若不滿半年則依比例計算調薪幅度(調薪幅度*在職天數/183)。

不過,台北市產業總工會總幹事陳淑綸認為,高鐵過去10年都沒調薪,現在連續3年調整是「補過去沒調整的」,卻用單一年度的出勤率來認定調薪資格,非常不合理,而且《性別工作平等法》也明文規定不能針對申請育嬰留停員工給予不利待遇,全公司調薪排除育嬰留停的員工,就是制度性歧視的不利待遇。

此外,高鐵公司用「前一年度在職天數」做調薪資格認定,也導致一個荒謬結果:如果員工是該年年初就開始申請留停,留停期間從年初到年尾,次年就會完全不具調薪資格,但如果是年中開始申請,留停到隔年年中,剛好兩個年度都做到半年,一樣是留停一年,卻擁有完整的調薪資格。

目前高鐵已有8名員工被排除調薪,並向勞動主管機關申請勞資調解,此外工會今日也出示了在公司內收集到的500份連署書,支持育嬰留停員工平等調薪。工會表示,政府強調鼓勵生育,而高鐵佔有一半官股,不應帶頭歧視育嬰留停的員工,呼籲高鐵應盡速改善。

建議標籤: 
責任主編: 

產職業工會要陪檢! 批勞動部違法限縮解釋

$
0
0
2018/05/28 12:00:00
苦勞網記者

勞動部長許銘春上任後多次邀媒體大動作進行專案勞檢,然而工會界普遍認為缺乏工會陪同的勞檢「只是作秀」,抓不到勞動現場的真正問題。今天(5/28)上午十多間產、職業工會聯合赴勞動部抗議,批評目前勞動部僅保障企業工會陪同勞檢,產、職業工會涵蓋較多受雇者卻沒被平等對待,呼籲勞動部應作統一解釋。

多間產、職業工會上午聯合抗議勞動部,強調工會要陪同勞檢。(攝影:王顥中)

勞動部解釋 限縮企業工會具陪同權

由於勞動現場的勞工陪同勞檢,能健全勞檢制度效果,確保企業遵守法令,《勞動檢查法》明文規範實施勞檢時應通知工會,然而,勞動部前身勞委會在2012年卻對這項法令作出限縮解釋,根據自己訂定的「勞動檢查員依勞動檢查法第22條告知工會之處理原則」,把陪檢的權利限定在「企業工會」。

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研究員陳柏謙表示,勞動部的限縮解釋實屬違法,在《勞動檢查法》第22條:「勞動檢查員進入事業單位進行檢查時,應主動出示勞動檢查證,並告知雇主及工會」中,「工會」並沒有指明是企業工會;而在《勞動檢查法施行細則》19條:「勞動檢查員依本法第22條規定進入事業單位進行檢查前,應將檢查目的告知雇主及工會,並請其派員陪同」中,裡面同樣只有寫「工會」,而沒有限縮在企業工會。

產、職業工會多次向勞動部反映,應平等享有陪檢權,勞動部對此的回應是,2015年8月20日發函至各地方政府,表示「未禁止地方主管機關執行勞檢時通知產業工會或職業工會陪檢」。許銘春今天上午在立法院時,也同樣維持了這個說法,強調現行規定已可運作讓產、職業工會陪檢。然而,《勞動檢查法》明文保障的是,勞檢時是應告知雇主及工會,是主管機關有義務通知工會,換作產、職業工會,保障竟降格為「未禁止告知工會」。

陳柏謙便痛批,所謂的「不禁止」,講白話就是找不找都可以,實務上地方主管機關經常就是用勞動部的限縮解釋為由,強調陪檢權只保障企業工會,拒絕產、職業工會的陪檢,「很多勞檢案是產、職業工會提出的,結果居然也沒被通知!」

企業多設有模範線 沒工會檢不出問題

桃園市電子業產業工會理事長趙建輝表示,許多企業都設有專門讓勞檢員看的「模範線」,一間工廠其他通道都違法堆放雜物,就只有一條通道最安全、最合法,勞檢員來了就帶他走這條線。

甚至曾發生工會發現有工廠內的違法狀況提出勞檢,勞檢員來了卻被帶去只有主管才能走、一般作業員不能走的通道。趙建輝強調,如果沒有知道狀況的工會陪同,勞檢根本只是作秀,檢不出問題。

台鐵產業工會秘書長蕭農瑀表示,根據統計,全台灣上百萬間的企業當中,有企業工會的僅佔其中900家,約58萬人,涵蓋率5.4%,然而產、職業工會會員總數加起來就有280萬人。卻因為勞動部的限縮解釋而沒被平等保障。

陳柏謙表示,以過勞最嚴重的保全業、派遣、清潔服務業來說,其企業工會的組織率都只有0.6%,勞動部勞檢遇到有工會陪檢的機率非常低,「除非下紅雨不然根本不會遇到」。

陳柏謙強調,最近幾年加入產業工會的會員人數越來越多,許多職業工會也開始積極協助會員爭取勞動權益、主動申請勞檢,未來將會持續向勞動部要求平等保障陪檢權,產、職業工會絕對會抗爭到底。

圖中表格為台鐵產業工會在全台申請勞檢的結果,顯示目前各地方政府是否找產業工會陪檢的狀況不一。(攝影:王顥中)

陳柏謙強調《勞動檢查法》裡的「通知工會」並無限定企業工會,勞動部的限縮解釋實屬違法。(攝影:王顥中)

責任主編: 

反漲學費 反教盟衝教育部 教部承諾兩周內找學生談

$
0
0
2018/05/31 12:00:00
苦勞網記者

今日(5/31)是各大專院校可向教育部送審調漲學雜費的最後期限,不滿十多所大專院校擬在下學年度調漲學費,反教育商品化聯盟等學生團體上午赴教育部抗議,要求駁回所有學費調漲案,「一所都不能漲」,但出面接受陳情的教部官員表示無法承諾訴求,引發多位學生翻過鐵門試圖衝入教育部抗議,而遭警方壓制並上束帶,教部在衝突過後態度軟化,表示願在兩週內和反教盟學生召開會議討論訴求。

反漲學費的學生翻過教育部鐵門,衝到門口前抗議遭警方壓制。(攝影:張智琦)

據反教盟統計,約15所大專院校申請調漲下學年度的學雜費,包括中興、台科大、亞洲、輔仁、世新、中原、實踐大學等校,漲幅達2.5%到3.75%,預計將影響10萬名學生。

(製表:反教育商品化聯盟)

反教盟成員、陽明大學學生朱智德表示,在大專校院的私校學生中,有三成學生必須申請學貸,全台有高達84萬人背負著每人平均22萬元的學貸。政府放任各大學競相調漲學雜費,將使青年的求學負擔持續增加,並日益侵蝕高教公共性。他痛批,行政院日前才大張旗鼓召開「搶救低薪對策記者會」,宣稱要「降低受薪階層負擔、提升人力素質」,現在又任由各大學漲學費,使青年更加貧窮化,根本自相矛盾。

反教盟成員、淡江大學學生謝毅弘指出,依照《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收取辦法》,大學校方要漲學費,應公開支用計畫和研議過程之會議紀錄,但很多學校都是草草召開說明會,甚至在說明會結束即將送審前,才把資訊公開,過程充滿黑箱作業。

反教盟和在場學生提出三項訴求,分別是:

  1. 要求教育部駁回所有大學調漲學雜費申請,一所都不能漲;
  2. 凍漲3年學雜費,凍漲期間研擬增加政府常態教育經費政策,朝調降學雜費的方向邁進;
  3. 大專校院學雜費調整審議小組會議公開透明,開放所有人都可列席參與。

高教司科長李惠敏出面回應時原只表示「會依法審核」,不僅拒絕簽署學生拿出的承諾書,還強調「凍漲學雜費不是好現象,全世界沒有這樣處理的」,這樣的回應於是引起學生強烈不滿,有8名學生憤而翻過教育部鐵門,直衝教育部門口抗議,後遭到警方壓制並上束帶,在教部前保護管束一小時。

在衝突過後,由於學生堅持未達成訴求前不會離開,教育部官員才態度軟化,表示願意在未來兩週內和反教盟開會討論上述三點訴求,學生才表示願意離去。

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長朱俊彰表示,對於學生闖入官署,教部不會追究學生的責任也不會提告。他也強調,學校的學雜費審議過程應符合資訊公開和審議公開,未來會關照學校的程序和應用的情形。他表示,兩週內會和反教盟及學生討論溝通,六月底將公布學雜費調整審議結果。

各校學生到教育部抗議校方申請漲學費。(攝影:張智琦)

反漲學費的學生翻過教育部鐵門,衝到門口前抗議遭警方壓制。(攝影:張智琦)

學生遭警壓制並強行上束帶。(攝影:張智琦)

學生遭警壓制和上束帶後留下勒痕和血跡。(攝影:張智琦)

責任主編: 
Viewing all 3837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